同樣的情形還出現在東南亞。在亞太地區,東南亞的軍火進口增長最為顯著。這一現象,同近年來南海形勢趨緊密切相關,而其背後,很大程度上是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在作祟。作為域外國家的美國,賣力用所謂“中國軍事威脅論”挑撥離間,自然是無利不起早——不僅能借力遏制中國的和平發展,還可以借機多兜售些軍火,新加坡、越南等國都曾著過美國的道兒。
而且,美國的軍火貿易並非簡單的自由貿易,而是夾雜了濃厚的政治甚至軍事色彩。賣不賣武器、賣什麼樣的武器、賣多少武器,都是美國對軍火輸入國以及相關地區局勢施加影響的手段,是其維護全球霸權地位的重要抓手。可以說,美國的武器賣到哪裡,其政治影響就跟進到哪裡。利用軍火貿易的政治紅利,美國輕則干預別國內政,重則搞“顔色革命”;對不聽話的國家,則軍事扶植其周邊國家以威脅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摘得軍售“桂冠”,美國“軍工複合體”集團這個特殊而龐大的利益“怪獸”功不可沒。“軍工複合體”集團是美國軍方、軍工企業、國會等各方長期勾結、相互滲透的產物。該集團對“旋轉門”運用自如,美國大量退役軍官加入軍工企業,美國政府、國會也充斥著這些公司的代表。該集團利用其強大的影響力,將美國和他國綁上戰車。
“全世界有5億5千萬支槍,也就是平均每12人就有一把槍,唯一的問題是,如何讓另外11人也擁有槍。”電影《戰爭之王》片頭這句台詞,解釋了“槍口下的和平”理念在美國大行其道的原因。對美國軍火商而言,任何危機都有可以榨取的“價值”,任何國際場合都應該成為武器推銷會。這種行徑同時代主題相悖,嚴重破壞著世界與地區的和平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