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英國金融時報網16日發表該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撰寫的題為《英國和歐盟將兩敗俱傷?》的文章。文章說,在我看來,英國退歐可能給自身帶來可怕後果,歐盟也會付出一定代價。但變數太多,沒人能確定結局。
我有一個朋友,他跟妻子已分居很久,也已打定主意開始新生活。但他告訴我,在拆開正式啟動離婚程序的信件那一刻,他的胃仍然猛地抽動了一下。本月底英國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時的感覺會跟那有點像。屆時跟歐盟“離婚”的法律程序將正式啟動,英國退歐會突然感覺真實起來。
但是,在很多方面,由觸發第50條造成的那種確定感是種幻覺。英國退歐仍然被不確定性所籠罩。正如密切參與這一過程的英國官員所說的那樣:“在某些早晨,我醒來時想,一切都會好的。在另外那些早晨,一切感覺就像是一場醞釀中的災難。”
我也有同樣的感覺。在我看來可能的情況是,英國退歐將給英國帶來非常糟糕的後果,給歐盟帶來較為糟糕的後果。但其中涉及太多不同的變量,沒有一個理智的人能確定。
目前有3個主要的“已知的未知數”。第一,談判本身;第二,外部世界可能發生的事件;第三,達成的無論什麼交易所帶來的不可預測的經濟影響。
就談判而言,雙方嘴上都很強硬。歐盟很可能要求代價高昂的“離婚協議”——索要至多600億歐元來結算英國未支付的賬單,並且可能在英國同意付清賬單前拒絕討論貿易協議。
英國的初步反應十分堅決。英國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已向瑪格麗特·撒切爾精神發出召喚。他和《每日郵報》接下來肯定很快就會援引溫斯頓·邱吉爾了。有關錢的問題很有可能會讓談判還未真正開始就宣告失敗。
然而,雙方顯然也可能是在虛張聲勢,未來都將有所讓步。英國政府中更現實的聲音明白“跳崖式”退歐(即雙方沒能達成協議)的危險。歐盟也會付出代價。英國是德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
但是即使談判本著互相妥協的精神進行,在2年內達成並批准新的貿易關係在技術上是否可行,仍然存在疑問。參與此事的多數專家都懷疑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第二,在預留給敲定協議的兩年談判期內,世界局勢可能徹底改變英國退歐談判的背景。誰贏得今年的法國和德國大選將事關重大。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領袖馬琳·勒龐不太可能贏得法國大選,但她一旦勝選將使歐盟陷入混亂。相比之下,如果法國由中間派埃馬紐埃爾·馬克龍領導,歐盟將更加自信,在與英國談判時將更加強硬。有關蘇格蘭獨立的新動向會使特裡薩·梅政府十分緊張,英國經濟出現嚴重下行也會造成同樣的影響。歐元危機重現或者歐盟與土耳其關係破裂,都可能破壞歐盟一方的鎮定和團結。
在唐納德·特朗普坐鎮白宮的情況下,國際局勢也充滿了驚人的不確定性。兩年內,若美國驟然轉向保護主義,可能讓英國退歐看上去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這可能會說服雙方延長最後期限,甚至默默地擱置整個過程。
第三,就連談判者自己都無法確定他們的決定會給現實世界帶來何種後果。例如,考慮一下這種可能性:沒有達成新的貿易協議——也沒有達成合適的過渡安排——英國只是退出了歐盟,按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行事。
這種情況可能給英國帶來可怕後果,具體可能包括:隨著英國出口在歐洲面臨關稅壁壘、供應鏈因海關延誤而受到破壞,英國製造業工作崗位會嚴重流失。隨著歐盟改變金融監管規定,倫敦金融城的就業崗位可能流向歐洲。稅收可能急劇減少。隨著人員自由流動終結,英國還可能出現嚴重的勞動力短缺。上周,分店無處不在的三明治連鎖店Pret A Manger透露,其收到的每50份工作申請中,只有1份來自英國本國人。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需要歐洲醫生。英國的大學將失去學生和學者。
我覺得出現這一切後果的可能性完全存在、甚至很高。但是英國退歐也可能帶來一些難以預料的、能夠緩解這一衝擊的影響。以金融為例:我們知道大型銀行擅長發現監管漏洞,並且業務的流動可能是令人意外的。當初英國拒絕加入歐元區時,很多人曾預測倫敦金融城將受挫,但這種情況並未出現。
至於大學,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似乎仍然吸引著來自歐洲的頂尖學者,而這兩所學校並不在歐盟內。如果汽車製造商選擇在英國建立供應鏈,汽車業甚至可能意外沾光。這一切影響都可能出現,儘管我對其中任何一項都不作指望。
看著所有這些不同的變量,我猜測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英國退歐確實會在2019年發生,而且屆時還不會有新的貿易協議,也不會有令人滿意的過渡協議。這對英國來說將意味著嚴重的破壞和傷害,也將給整個歐盟帶來一些傷害。但我能打包票嗎?當然不能。沒人能打包票。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