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建國初期的軍事決定給了陸軍非常重要的地位。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陸軍的重要性變成了陸軍的統治地位。
東南亞陸軍占統治地位意味著海軍如果真的要發展的話,不可能在損害陸軍的情況下發生。除非國家的安全立場出現顯著改變,東南亞海軍只能享有固定的資源份額。這一份額讓東南亞國家的海軍只夠在特定領域進行現代化,不太可能帶來顯著的發展,除非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速和國防開支回到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但考慮到世界經濟現在的狀況,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出現。
這意味著決策者在評估已宣布的海軍發展項目前景時必須小心謹慎。20世紀90年代中期,泰國宣布,計劃建設一支在東南亞具有影響力的海軍,但到了2015年,泰國海軍的人員數量和護衛艦數量都減少了,沒有一艘潛艇,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艦基本不出海。印度尼西亞的“全球海洋杠杆”政策承諾將建設一支更大規模的綠水海軍,但編制計劃本身帶來的挑戰就導致項目出現長時間的延誤。
這方面還有更廣泛的影響。由於沒有戰略衝擊,東南亞國家將不能在短期內開發出有效的戰鬥力以獲得阻止敵方進入某片海洋的能力,更不要說爭奪制海權或力量投射。儘管重視陸軍的發展理念可能有助於維護本國穩定,但到更遠一些的戰場上,這意味著制衡中國的重擔將繼續由日本、美國或許還有印度的海軍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