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開先河,這無疑是一項極高的榮譽,而這似乎伴隨著這個營成長之路。
剛剛組建,他們面對的是一窮二白的尷尬境地——理論教材空白、機動器材短缺、訓練設施簡陋……官兵們習慣了駐地防空,對機動科目學習訓練都不知從何入手。組建一個半月上級來檢查,想機動動不起來,想聯通聯不順暢,戰鬥值班還是“一塊板子、一把尺子,扯著嗓子報點子”,機關當場指出29條問題,條條直指制約戰鬥力生成短板。
穿新鞋決不能走老路。該營痛定思痛:“不打破思維定勢、固有模式,永遠都只會在原地踏步。”他們圍繞異地機動作戰演練課題,組織力量進行攻關研究、夜以繼日進行強化訓練。僅僅半年的攻堅破難,帶來的變化脫胎換骨,組建當年就達到了應急機動作戰部隊達標驗收標準。
勇於創新探索,這種理念和信心從此浸入該營骨髓。串串數字見證著他們的領跑印跡:編寫7型雷達戰鬥操作規程,2次主導編修空軍機動預警力量軍事訓練大綱,制定機動營作戰訓練運行“3個標準、1個規範”在全空軍推廣, 20多種戰法訓法從這裡發散傳播,30餘次迎接觀摩見學、登台經驗交流,成為雷達兵中響當當的“第一營”。
當好領頭雁,既需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闖勁,還需要勇於分享輻射帶動的胸襟。有一次,一個兄弟部隊發函要求前來實地觀摩,營裡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機動三站。沒想到,三站報上來的演練展示方案卻令人大跌眼鏡,整個流程删删減減,許多要點語焉不詳,尤其是自主創新的信號聯絡辦法、展開流程優化等都被選擇性“忽略”。經常操練的項目,怎麼會方案都做不清楚?
仔細一問,原來是一些“小九九”作怪。這個方案在幾個機動老骨幹的“搗鼓”下,也來了一個隱真示假、删繁就簡。“我們絞盡腦汁、加班加點才搗鼓出的東西,何必一股腦都給別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計利當計天下利。營領導對大家進行了耐心的說服教育:“先行就要有播種的胸襟,領路就會有指路的義務。”“後面的人追得越緊,前面的人才能跑得越快。”他們重新制定方案,環節一個不拉,資料一字不少,將掌握的內容傾囊相授、毫無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