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抗戰制勝之道分析與啟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07 09:41:12


 
  正確的戰爭指導是戰爭格局逐步轉變的樞紐

  “戰爭力量的優劣本身,固然是決定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但還不是主動或被動的現實事物,必須經過鬥爭,經過主觀能力的競賽,方才出現事實上的主動或被動。”中國抗戰是以弱對強的戰爭,要想奪取勝利,“不但要有壓倒敵人的勇氣,而且要有駕馭整個戰爭變化發展的能力”。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採取的持久戰戰略就是符合國情的戰爭指導。

  戰爭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與劣勢、主動與被動的變化。國民政府的戰略是“持久消耗”,強調以“空間換時間”,層層布防,力保要地,在長期的戰爭中拖垮日本。因此,國民黨的持久消耗戰略體現為一個“拖”字,是一種被動的戰略。中國共產黨將抗戰過程分為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突出戰略相持階段的地位作用,認為這個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也將是最困難的時期,然而它是轉變的樞紐”。據此,把持久戰戰略基點放在“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上,強調採取積極措施,主動作為,積小勝為大勝,在不斷削弱敵人的同時壯大自身,是一種完全主動的戰略。因此,中國抗日戰場逐漸形成了兩個戰場,由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由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這就扭轉了因國民黨軍作戰失利而造成的戰爭頽勢,改變了戰爭的格局和節奏,從而改變了作戰雙方的“遊戲規則”,注定了日軍必然地由強變弱、由主動變被動的命運。

  戰爭指導是決定戰爭走向和進程的關鍵因素。正確的戰爭指導,源自根據戰爭實際發展作出相應調整的戰略原則、作戰理念。現在,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戰爭演變,我軍轉型建設持續深化,必須“改變機械化戰爭的思維定勢,樹立信息化戰爭的思想觀念”,塑造新的戰爭思維,形成新的戰爭指導,從而才能在軍事鬥爭中占據主動。

  靈活的戰略戰術是作戰力量此消彼長的要訣

  “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也沒有真正掌握主動權。劣勢而有準備之軍,可以對敵發動出其不意的攻勢,把優勢者打敗。”毛澤東認為,八路軍、新四軍人少武器差,“在決戰問題上不起任何決定作用,而有一種自己的拿手好戲,在這種拿手戲中一定能起決定作用,這就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以靈活的戰略戰術消耗優勢敵人的作戰力量,積小勝為大勝,最終達到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目的。

  戰略戰術的靈活運用將戰爭的不確定性給予敵人,而給自己以盡可能大的確定性,用以爭取戰爭優勢和主動權。按照中共中央“向一切敵人占領區域挺進”的方針,八路軍、新四軍“敵進我進”,在日軍後方實施戰略展開,完成戰略布局,先後建立了十幾塊根據地,開辟了廣闊的敵後戰場。這就是實行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加上運動戰、游擊戰、陣地戰相結合的一整套戰略戰術,使己方的弱點在鬥爭中逐步減少,作戰力量在鬥爭中逐步增強,從而最終取得戰爭的主動地位。這就使中國抗戰形成了內線外線相互支撐、正面敵後戰略配合的有利態勢。日軍不得不放棄擅長的大兵團作戰方式,以高度分散的配置來對付陌生的游擊戰爭,從而顧此失彼、兩面作戰。

  靈活的戰略戰術在於抓住敵人的弱點,展開有針對性的作戰。未來戰爭,信息化程度高、聯合程度高,作戰樣式、制勝機理已發生深刻變化。我與優勢敵人的對決中,要更加注重作戰的靈活性,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從而以我之強對彼之弱,避彼之強補我之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