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南海艦隊在進行訓練。 |
中國分析人士還認為,南海足夠深和寬,也足夠開放,可以容納解放軍海軍的重型水面戰艦。除了相對深度外,南海還包含一個大約356萬平方公里的區域。該海域也相當開放,可以進出西太平洋,因為構成第一島鏈的國家缺乏對過境海峽的有效的情報、監視和偵察以及海軍封鎖能力。相比之下,黃海和東海的範圍則要小得多,僅分別覆蓋38萬平方公里和77萬平方公里。這些海域通常是狹窄的和部分封閉的。例如,西太平洋的數個海峽在和平時期受到日本海上自衛隊強大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的嚴密監測,在爆發危機和戰爭時期則可能會被其有效封鎖。
絕不犧牲南海權益
解放軍在如何實施作戰問題上的新思維還可能揭示了,解放軍海軍為什麼把南海視為作戰的理想場所。例如,解放軍的作戰現在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理念為指針。這一理念凸顯了將解放軍的不同軍種融入能夠實施多重空間和不同距離上的部署與駐扎的系統。這一作戰體系最近通過一個信息系統或C4ISR架構實現聯網並得到加強,因而能夠獲得戰場上的基於透明度的“信息優勢”,從而使多軍種力量的同步與並肩作戰成為可能,因而獲得“戰場主動權”來應對敵手。
這一理念反映在海上作戰領域,可以解釋解放軍通過建造和部署包括航母在內的大量主要水面艦只來完善海上作戰體系的企圖。解放軍分析人士認為,基於航母的戰鬥群是理想的海上作戰體系。在導彈驅逐艦、護衛艦和核攻擊潛艇的護衛下,這一作戰體系能夠實施空中作戰、水面打擊、潛艇和反潛戰作戰、防空和導彈防禦,以及電子戰和網絡戰。如果通過一個通用的信息系統充分融合,所有單個的武器平台不僅能夠共同構成應對敵手的作戰合力,而且能夠提供支援和護衛,以減少彼此的薄弱環節。
例如,一艘孤立的水面艦只或潛艇可能容易受到軍機、導彈和潛艇攻擊。然而,如果實現基於航母的作戰體系之中的一體化,這種脆弱性就可以得到減輕。例如,一艘航母提供能夠競爭空中優勢的空中實力,並為水面作戰提供空中掩護。這些空中實力還可以應對敵方的空中反潛戰能力,從而護衛自己一方的潛艇作戰。此外,航母的空中反潛戰能力還可以用來對付敵方的潛艇,從而為自己的水面艦只和潛艇提供護衛。同時,戰鬥群的水面和水下護衛還能減輕航母本身的薄弱性。具有深度、寬廣度和開放性的南海由於戰略上的縱深,是實施這種“海上作戰體系”的理想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