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日和閱兵車(資料圖) |
自主化:創新脈動更加強勁有力
在幾乎多得“看不過來”的新裝備中,首次亮相朱日和閱兵場的運-9並不顯眼。
與殲-20等明星戰機相比,這種主要擔負空運、空降等任務的國產中型戰術運輸機,實在算不上高大上。但一條來自航空工業的消息卻意味深長:航空工業陝飛總裝脈動生產線已實現首架運-9的總裝交付。
什麼是“脈動”生產線?這是一種按節拍移動的裝配線,通過對流程再設計、優化和平衡,大大縮短裝配周期。這意味著,飛臨閱兵場之前,運-9已經進入了生產快車道。隨著多型戰機開始啟用脈動生產線,空軍戰機換代速度將有質的提升,特別是新型戰機的服役速度將媲美中國海軍艦艇“下餃子”。
武器裝備的預研、立項、研發、生產直至列裝,並非短期內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時間的積累過程。從某種程度上,這反映了中國軍隊裝備生產列裝之快速,創新研發能力之強勁。
《日本時報》文章稱,從隱形戰機到彈道導彈,中國在閱兵式上展示的大量高新武器裝備,成為中國軍隊創新驅動最好的時代注腳。
運-9經歷的“脈動”,也是我軍裝備發展的“脈動”。看得見的大國重器與看不見的大國工匠,兩條線索的交織,成為裝備突飛猛進發展故事的台前幕後。隨著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隨著科技興軍戰略的加速推進,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軍事裝備能夠從中國工業體系中獲得強力支撐。
受閱武器,只是我軍裝備發展的一個縮影;閱兵場,只是展現科技興軍成果的一個棱鏡。
以閱兵場為坐標,放眼前方,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必將推動著解放軍在強軍興軍征途上加速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