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演艦艇進行編隊運動等課目演練。 |
中評社北京11月30日電/晨曦微露,陽光穿透薄霧,在平靜的海面上投下道道光暈。
這是孟加拉灣新的一天。景色如畫,運城艦下士程超卻沒有觀賞的心情。他拿起望遠鏡觀察海面——這時的能見度,已經不需要微光夜視儀了。
程超和戰友們一起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印度洋海軍論壇多邊海上搜救演習中,代表中國海軍參演的運城艦和來自孟加拉國、印度及印度尼西亞的另外5艘艦艇一起,參加了搜救失事飛機課目演練。
28日晚21時(北京時間23時),運城艦抵達指定搜救區域。
“雷達指揮所人員就位”、“艙面觀察組人員就位”……隨著一道道口令下達,各戰位職手迅速就位。
紅外成像儀前,三級軍士長李劍認真觀察著屏幕,他操縱控制裝置,時而拉遠鏡頭進行全景掃描,時而拉近鏡頭進行局部觀察。作為技術骨幹,李劍曾隨艦參加過亞丁灣護航、中俄聯演等重大任務。
“F111距離××鏈,航速××節!”駕駛室內,不時傳來雷達兵的報告聲。這次演練,運城艦與孟加拉國海軍“薩丁諾塔”號護衛艦(舷號F111)分在一組,根據《國際航空航海搜救手册》的相關內容,在指定海域進行平行往返搜救。運城艦副艦長武傳偉介紹,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公海上發生重大海空災難事故後進行國際聯合搜救已經成為國際慣例,相應的機制和搜救組織程序也在不斷完善。
“報告!左舷30度,距離5鏈,發現不明物體!”帆纜班戰士李榮的報告,令大家頓時振奮起來。透過微光夜視儀望去,遠處一個黑點若隱若現。然而,駛近後,“疑似飛機殘骸”最終被判定為廢棄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