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暗線轉明線,並非偶然,有跡可循。
首先,特朗普政府批准向烏克蘭軍售,與美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強硬立場、美國政界的反俄傳統一脈相承,是美國近來向俄施壓的又一舉措。
特朗普正式就任總統後不久就在推特發文,希望俄羅斯將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也曾多次指責俄羅斯沒有遵守明斯克協議,採取多種方式幫助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
隨著今年美國與俄羅斯在就敘利亞問題的博弈中落於下風,前者隨即加大了對烏克蘭問題的介入力度。俄主流媒體將此解讀為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中的角色轉變,即從“背後攪局者”變成“衝突參與方”。
分析認為,烏克蘭東部衝突遠未平息,小規模交火時有發生,而美國此時對烏軍售可能進一步激活烏東部危機,使旨在和平解決危機的明斯克協議更難得到履行,同時激起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和東部民間武裝採取更加激烈的軍事對抗行為。
【第一評論】
烏克蘭問題是美俄兩國角力的焦點所在,也是兩國關係正常化的主要障礙。鑒於此,在關鍵敏感問題上保持克制,不做煽風點火之事,才是維繫和諧國際關係的明智之舉。
和平解決烏東部地區問題乃當務之急。地處歐洲版圖的烏克蘭一旦出現亂局,勢必殃及歐洲其他國家。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達成共識是避免釀成新一輪流血衝突、維護地區和平的重要一環。
無論美方口中的“防禦”也好,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口中的“自衛”也罷,有關各方都應積極推動履行明斯克協議,秉持善意調解而非煽動流血的初衷,妥處分歧,推動烏克蘭問題和平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