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17年4月15日,廣交會一家參展商展出智能機器人。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整體經濟發展方面,過去40年中國轉型的步伐是空前的。中國GDP年均增長近10%,同時也重塑了全球貿易格局,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創新之龍”穩步向上攀升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2月29日載文為《中國,創新之龍》,文章說,現在的問題是,將成為世界創新領袖的中國是否會在2018年或之後不久意識到這個機會。
中國的轉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制造業繁榮的支撑。2016年,中國在全球運送了價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商品,占全球出口總額的13%。中國還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包括橋梁、機場、公路、能源和電信等——力求實現經濟現代化。預計到2021年,中國的年消費額將增加近2萬億美元,這等於給全球經濟增加一個規模與德國相當的消費市場。
本月早些時候,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稱:“中國多年前就不再是低勞動力成本的國家,這不是我們來到中國的理由。”中國的制造業優勢現在體現在其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強大的供應鏈網絡。中國領導層希望提高生產率,繼續沿著價值鏈向上攀升。
中國政府確立了以下目標: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中國政府還承諾將研發支出增加到GDP的2.5%,到2020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數量增加近一倍。
不同於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在中國經營商業的速度和靈活度很高。中國正在全面接受數字模式,而不僅僅是讓舊模式數字化。中國在數字支付、共享經濟(共享自行車席卷全球)和電子商務等領域超越西方。
中國的研發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從2000年的0.9%增加到2016年的2.1%。到目前為止,這一增長主要集中在應用研究和商業開發上,只有5%的支出用於基礎科學。盡管如此,中國在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22位,領先於西班牙、意大利和澳大利亞。中國在有影響力的學術出版物中所占的份額已經從1997年的不到1%增加到2016年的2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