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10年里,美軍征募了大約7萬名非公民者,約占新兵總數的5%。外籍新兵服役頭3個月的被淘汰率只有本土出生新兵的一半。服役3年後,有72%的本國公民選擇繼續服役,相比之下,選擇繼續服役的非公民者的比例高達84%。外籍士兵比參軍的本國公民更愛國,也更敬業。此外,沒有公民身份的士兵還有一個動機,即服役可讓他們更早去申請公民身份。任何因醫學原因(即因戰鬥或非戰鬥負傷)而被迫退伍的外國新兵仍可更快地獲得公民身份。大多數外籍士兵會在軍中盡快獲取公民身份,因為許多工作都要安全許可,而只有公民才能獲得安全許可。
2001年後的10年里,一些美國高級軍官敦促征募更多外國人參軍。征兵對象不只是擁有綠卡的非美國公民,還包括未定居美國的外國人。這引發了反對者的抗議。從歷史上看,美國軍隊中外籍士兵的所占比例一般都比現在高。美國內戰期間,聯邦軍中約有20%的士兵是在外國出生的。當時有整團的人都是愛爾蘭人、德國人或斯堪的納維亞人。征募外籍士兵使軍隊得以獲得更多具備參軍熱情和能力的新兵。當然,他們的英語水平要說得過去,須達到在美國定居的外國人或波多黎各公民的英語水平。美軍的工資及福利待遇相比美國民間職業很有競爭力,而對許多外國人來說,美軍的工資水平可謂是天文數字。當兵的風險當前也很低,外國出生的志願入伍者在伊拉克或阿富汗陣亡的比例只有約千分之一。而4年服役期滿後,你就能成為美國公民了。唯一的問題是,在美國大使館哪個隊會排得更長呢——是申請簽證的隊伍還是申請參軍的隊伍?
並非只有美國軍隊才接納外國人。以英國為例,2個世紀前,首批尼泊爾廓爾喀族人應征加入英屬印度陸軍,然後還加入了英軍。1947年印度獨立後,印度也招募過廓爾喀族人加入印度精銳步兵部隊。但在英軍中服役被認為更划算。長期以來,英國一直為本國陸軍和海軍招募外國人,因為願意參軍的英國公民一直很短缺。
還有法國外籍軍團。法國外籍軍團除軍官外本該都是外國人。但也有許多法國人加入該軍團,他們自稱來自比利時法語區。在意大利,梵蒂岡(羅馬的一小片地區,系一個受羅馬天主教會掌控的獨立國家)的安保部隊大都來自瑞士信仰天主教的地區。這就是“瑞士衛隊”。法國外籍軍團可追溯至19世紀,而瑞士人當外國雇傭兵的歷史可追溯至15世紀。但隨著後來瑞士國內出現更好的經濟機遇以及雇傭兵越來越不受歡迎等因素的影響,這些部隊消失了。此外還有很多國家曾在本國武裝部隊中用過外籍士兵,那些人並不是什麼雇傭兵,而是願意服役且具備服役條件的外國人。這招兒至今仍屢試不爽。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