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內涵與踐行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8-04-01 00:19:02


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中評社╱題: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內涵與踐行路徑 作者:陳麗麗(漳州),福建省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專家、教授,閩南師範大學台商研究中心主任,兩岸關係理論漳州研究基地專家、副主任,台商研究中心主任

  “兩岸一家親”是習近平總書記積極宣導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理念,這一新理念的內涵極為豐富。“兩岸一家親”的基礎是兩岸同屬一個民族和國家。“兩岸一家親”的對台政策意涵是用“一家人”的思維和邏輯,“將心比心”更加彈性地處理台灣問題、兩岸分歧和對台讓利。“兩岸一家親”理念要求兩岸同胞彼此信賴,彼此扶持,不斷擴大和密切兩岸交流交往,在融合發展中撫平歷史的傷痕,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兩岸一家親”理念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兩岸一家親”充滿親情、同胞情和民族情,為我們指明了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方向,對推動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理念的豐富內涵

  (一)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理念是對大陸幾代領導集體對台政策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在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佈的《告台灣同胞書》中,就有“在這歡度新年的時刻,我們更加想念自己的親骨肉——台灣的父老兄弟姐妹”的詞句。1995年江澤民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講話,指出“兩千一百萬台灣同胞,不論是台灣省籍還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國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的講話中,胡錦濤提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幾代領導人共同強調的就是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和血脈聯繫。

  習近平總書記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深入思考、創新與發展。早在2010年4月10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博鼇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上,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時就明確指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只要兩岸雙方都能從兩岸同胞一家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什麼事情都好商量,什麼問題都能夠解決。”此後,他在多次會見台灣來賓時提到“兩岸一家人”這個理念。

   2013年10月6日習近平在印尼巴厘島再次會見蕭萬長時,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兩岸一家親”的說法。習近平說:“兩岸雙方應該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宣導‘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加強交流合作,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時,發表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順勢而為,齊心協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兩岸民眾,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習總書記在新形勢下對兩岸關係發展所作的重要而全面的論述。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說,“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兩岸一家親”理念情深義重,蘊含重大使命與擔當。

  (二)“兩岸一家親”是習總書記積極宣導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理念

  習總書記積極宣導的“兩岸一家親”新理念,“新”在如下五大方面:

  1.闡釋了“兩岸一家親”的政治基礎是兩岸同屬一個民族和國家

  “兩岸一家親”中的“家”,不是國際政治中的類似“邦聯”、“國家聯盟”、“共同體”、“聯合體”的概念,而是一個融合了國家和民族的概念。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的台灣各界人士時發表《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近60多年來,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我們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一個民族從來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①中華五千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兩岸同胞是同源同根同脈的文化血緣與歷史傳承關係。兩岸同胞有著相同的血緣,身上流淌著相同的血液,同是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習近平指出:“廣大台灣同胞都是我們的骨肉天親。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有著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連結、共同的願景。”“它不僅根植於兩岸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而且扎根於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和文化,這是與生俱來,不可磨滅的,也是任何人與任何力量都無法割斷的。”②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說,“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2.指明了“兩岸一家親”對台政策導向是用“一家人”的思維和邏輯,“將心比心”地處理台灣問題、兩岸分歧和對台讓利

  “將心比心”用“一家人”的思維和邏輯,更加彈性地處理台灣問題、兩岸分歧和對台讓利。習近平強調,“兩岸同胞雖然隔著一道海峽,但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民族強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禍。”“經歷了近代以來的這麼多風風雨雨,我們對此都有很深刻的體會。”“對歷史留給台灣同胞的傷痛,我們感同身受,因為這是中華兒女心頭共同的創傷。”③海峽兩岸應在國家民族認同之下放下歷史恩怨與政治偏見,以同胞之情,以“一家人”之思維,理解台灣同胞所經歷的不幸歷史與“悲情意識”,顧及台灣同胞的尊嚴和需求,同時妥善處理對台灣民眾的讓利和福祉問題;以更大的胸懷、更寬容的心態,以更高的視野處理兩岸問題,解決台灣同胞關切之問題;在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原則之下,合情合理合法處理台灣參與國際社會活動問題。

  回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一路走來並非始終伴隨鮮花、掌聲和祝福,而是在衝破台灣當局重重阻礙下逐步發展起來的。1987年11月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以來,經過30年的發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取得顯著成就。

  前瞻十九大後兩岸經濟交流合作趨向,將以我為主,在大陸“一帶一路”建設與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充分發揮台灣擁有的強大的民間企業及醫療、教育、技術創新、農業等軟實力優勢,積極引導其相關產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局中,“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攜手發展中華民族經濟,同心致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維護好、實現好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引導台灣同胞與時俱進,自覺參與到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早日共圓兩岸同胞共同的中國夢。

  前瞻十九大後的兩岸文化交流合作趨向,大陸將進一步強化意識形態文化和非意識形態文化等軟實力建設與宣傳。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線,在哲學、政治、藝術、宗教、道德、法律等層面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文化,傳播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在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文字等層面建構具有濃郁中華傳統文化色彩的社會觀念。著力於引導、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溝通與合作,探尋擴大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契合點和發展方向,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3.點明了“兩岸一家親”的政策目的是感召兩岸同胞認清兩岸關係發展狀況、根源與實質,著力於增強兩岸同胞對兩岸命運共同體與共同家園意識的認同

  從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看,兩岸關係發展,經歷了蔣介石時期的由於外部壓力導致的台灣被迫與大陸暫時隔離,到逐步解凍、緩和、往來,到日趨熱絡的交流與合作,兩岸經濟關係日益緊密,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兩岸同胞主流民意。與此同時,兩岸政治關係更加對立,國家認同與政治發展目標出現巨大裂痕,島內分離主義更加嚴重,並打出所謂“台獨民意”幌子,國家統一面臨的挑戰更加艱巨。

  從兩岸關係發展的狀況看,從衝突到和解,再由和解到衝突,似乎已成為兩岸不可逆轉的發展狀況和互動模式。2008年以來,原本借由和解,進步到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期待,卻因為台灣地區執政黨的更迭,又回到“冷對抗”狀態。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推手,似乎又難有進展。合作與對抗雙重性格下的兩岸關係,游離於“對抗”與“合作”之間,既無深度觸及完全對抗底線,也無真正的合作盛世的出現。目前,兩岸關係從2008年以來的“競爭性的合作”發展成為“競爭性的對抗”。

  從當前兩岸關係變局的根源和實質看,台灣走到目前這一步,絕非所謂的“台灣民意”選擇。糾其根源,正如馬克思說的:“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佔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佔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佔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今天日益上升的所謂“台獨民意”,正是其“統治階級的思想”和“佔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在台灣推行“台獨”政策的掩蓋形式與結果。宛如日劇時期製造出的“親日民意”,蔣介石統治下製造出的“反攻大陸民意”。如今,在“台獨派”全面掌控台灣的局勢下,出現所謂“台獨民意”也就不足為奇了。從當前兩岸關係變局的實質看,當前,盤踞、鼓噪並日益上升的所謂“台獨民意”說,實質上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和“佔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在台灣推行“台獨”政策的掩蓋形式。

  毫無疑問,2016年台灣政黨輪替,重返執政的民進黨,拒絕承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陷入“冷對抗”。放任“冷對抗”的結果,是不斷裂解“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形塑。透過兩岸相互依賴平台的建構、建構同元素並促其擴張,培育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與擔當感,使個人和集體認同能朝向“認知共同體”價值觀的轉變,並成為兩岸社會間的行為所依據的共同價值觀和價值推手,是當前應當高度重視的問題。

  中華文化的“和與合”思維與真諦,是“和”與“合”的互助文化,而非“利與力”的衝突。習近平一再重申的“兩岸一家親”和“兩岸命運共同體”佈滿合作與互助的思維,並願與台灣同胞一道,加強合作,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和合”觀念的傳遞與作用,有益於“兩岸一家親”和“兩岸命運共同體”等合作文化建構,是對諸如孔子的“泛愛眾”思想、孟子的“仁民而愛物”、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不忍人之心,才能有不忍人之政”等中華傳統文化中富涵的“仁愛精神”的詮釋、發展與創新。

   “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度透析了兩岸關係發展的狀況,看到從衝突到和解,再由和解到衝突,似乎已成為兩岸不可逆轉的發展狀況和互動模式背後蘊含的一股不變的情感,即對“兩岸一家親” 和對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 的共同嚮往與追求。詮釋出了對“要和平、要生存、要幸福、要發展、要尋根”的台灣同胞的真民意的極大關注與投入導向。

  “兩岸一家親”是大陸針對兩岸關係“冷對抗”下對“兩岸命運共同體”不斷裂解趨向的強有力干擾和阻斷。前瞻兩岸未來的合作發展方向,兩岸同胞應攜手共同形塑合作價值觀,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同培育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價值推手,認知“兩岸命運共同體”建構的重要性和滾滾紅利,共享中華文明的果實,以嶄新姿態重新找到台灣的戰略立足點,與大陸攜手走四方,在合作中分享中華文明的成果,這是兩岸同胞的理性選擇和共同的責任擔當。

  前瞻十九大後大陸對台工作的主要任務:⑴應進一步擴大各種社會文化交流,借助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強化對中華歷史文化和新時代下大陸政治文化傳播,增進同胞情、民族情,掀開“台獨派”為掩蓋其推行的“台獨”政策而製造的所謂“台獨民意”。⑵分析和協助台灣同胞認清“台獨派”在台灣推行的分離意識和日趨嚴重的分離主義行為等“台獨”政策實質與危害。⑶繼續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爭取民心,精細化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和紅利,特別強調“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切實增強台灣民眾的兩岸共同認同感、獲得感和榮譽感。⑷著力於中國大陸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全媒體大眾化入島傳播與解讀,逐步消解台灣同胞對“兩岸制度差異”的擔憂,增進兩岸同胞對民族、國家的共同認知意識與理性回歸。

  4.闡明了“兩岸一家親”最終目標是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兩岸同胞以整個中華民族利益與兩岸共同利益的高度,務實面對與處理兩岸面臨的矛盾或分歧,共同解決問題,促進兩岸和解,實現社會包容,實現心靈契合。兩岸努力團結,一致對外,共同維護中華民族利益;擴大兩岸合作,實現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爭取兩岸社會經濟更大進步。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我們真誠希望台灣同大陸一道發展,兩岸同胞共同來圓‘中國夢’。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該成為兩岸關係的主旋律,成為兩岸中華兒女的共同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④。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