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激光反衛星武器的研發進程堪稱篳路藍縷,但隨著其空基反衛星武器的面世,俄羅斯已初步形成反衛星作戰體系的各類作戰平台和保障體系。除前文述及的激光反衛星武器外,俄羅斯還在研製陸基反衛星導彈和包括軌道雷、反衛星衛星在內的天際反衛星系統。2015年,俄羅斯就利用“宇宙-2504”衛星進行了疑似“衛星打衛星”的試驗。當時,該衛星在短短4個月時間裡完成了11次軌道機動,並與發射該星入軌的火箭微風上面級進行了在軌交會。
此舉被外界普遍猜測為是空間反衛星試驗。同樣在2015年,俄羅斯首次成功試射了“努多利”反衛星導彈。該型導彈是以俄羅斯新型反導系統A-235系統的攔截彈改裝而成的,未來也將納編於俄軍導彈防禦部隊。在2016年,“努多利”導彈再次進行了試射。此外,俄羅斯空天軍主導建設的天基和地面預警監視系統的設施也在逐漸更新,改善了俄軍的太空監視能力和反衛星作戰的空情保障能力。由各型反衛星武器和保障系統構成的反衛星作戰體系一旦成型,將對美軍的軍用衛星構成極大的威脅。從裝備體系的角度說,激光反衛星武器系統的成功研發,對於填補俄軍空基反衛星武器和遠程激光武器的空白,提高俄軍反衛星實戰能力有較大的助益。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在軌衛星數量約為1000顆,其中有400多顆衛星屬於美國(包括150多顆軍用衛星,250多顆民用衛星)。而美軍控制的150多顆軍用衛星確保了美軍在通信、情報和態勢感知方面享有遠勝於其對手的優勢。不過,龐大的在軌衛星數量以及對衛星的嚴重依賴,也增大了美軍太空作戰體系的脆弱性,為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對手提供了“可乘之機”。
俄軍之所以在軍費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仍著力於研製反衛星武器,就是看中了這種武器對美國太空優勢起到抵消作用的可能性,以及其可能以相對小的代價迫使美軍為保護太空系統而投入更多資源的軍事績效。雖然俄羅斯無法在新興的太空作戰領域與美國全面競爭,但俄軍通過發展關鍵性系統(如反導反衛監視系統)、研發針對對手弱點的進攻型武器以及改革形成太空戰指揮-控制和發展體制(俄軍近年來整合其防空、反導和航空部隊成立的空天軍就是體制改革的力證),也摸索出與美國展開太空軍事競爭的有效手段。而美俄太空競爭的經驗,對於其他希望在太空軍事競爭中搶占技術和作戰能力制高點的國家來說,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