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中國國防軍事戰略一貫是防禦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8-04-04 09:27:06


  中評社北京4月4日電/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度,縱觀歷史,即便國家強大時也沒有侵略別國。對於人所熟知的這一歷史事實,我們還需要做更深入的解釋,即歷史事實背後更深層的是國防軍事戰略選擇,這就是中華文明一以貫之的防禦戰略。只是因應國勢的強弱消長而分別採取積極防禦與消極防禦兩種戰略。國力強盛時採取積極防禦戰略,但依然是防禦性的,而非西方歷史上國強則擴張、侵略、稱霸。

  當中華文明中根深蒂固的防禦戰略在學理上被解釋清楚後,我們自己就更有戰略定力,也能使國際社會、大國、周邊真正理解、信服我們今天“和平發展道路”的言行合一,從而盡可能在根本上消除他們的疑慮、擔心。

  中國歷史上面對的外敵、邊患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有學者稱之為“草原帝國”。對於北方游牧民族騎兵的南下入侵,中國在戰略上採取防禦性的守勢,長城就是據此而建。

  歷史上明代中後期面對的邊患除了“北虜”,還有新出現的“南倭”。有意思的是,當明代面對來自東南海上倭寇的入侵時,採取的一個策略也是像在北方邊境一樣,在沿海修築了海上長城。思維依然是防禦性的,並沒想到要去跨海討伐日本。中國歷史上對於日本獨有的征討,都由元朝發動。元朝起始作為游牧文明所具有的擴張性,並不是作為農業文明的中華文明所固有,而它後來也開始了為中華文明所化的過程。

  作為防禦的兩種戰略之一,面對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中國在國勢積弱時不得不採取相對消極的防禦戰略。當中國國勢由弱而轉強時,則由消極防禦而轉向積極防禦,驅逐入侵者,恢復原有的國土。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就是漢朝立國六十多年,到漢武帝時,一改漢初對於匈奴的和親政策,主動出擊大敗匈奴,使其不再對中國形成威脅。

  中國以其大國規模以及治理力、統合力總體上抵禦了游牧民族、草原帝國的入侵,近代之前沒有常備軍的歐洲面對來自東部的游牧民族騎兵的入侵,則相對沒有這種能力,也沒有這麼幸運,它只能另尋出路。按英國地緣政治學者麥金德的研究,歐洲從發現通往印度的好望角航路開始,轉而通向海上,相當於壓迫草原游牧民族的後方,從而抵消他們在東面面對的游牧民族騎兵的優勢機動性威脅。由這一歷史效應,西方開始了海上以致全球性的擴張、稱霸。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