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30%意味著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8-04-17 12:45:17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電/“2013~2016年,4年間中國經濟實現了年均7.2%的增長速度,遠高於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三大發達經濟體年均增速,也明顯高於世界經濟2.7%的年均增速,有力推動了世界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4月12日,國家統計局綜合司發布消息稱,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發動機和穩定器。

  數據顯示,2013~2016年期間,我國經濟增速波動幅度只有1.1個百分點,明顯小於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的波動幅度。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對降低世界經濟波動風險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30%的貢獻率是什麼概念

  根據測算,2013~2016年,如果不考慮中國經濟的影響,世界經濟年均增速將放緩0.6個百分點,波動強度將提高5.2%。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回升至6.9%,繼續位居世界前列。據世界銀行估測,2017年世界經濟增速為3%左右,按此增速計算,2017年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比重提高到了15.3%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左右。

  “這個貢獻率是通過計算中國實際GDP增速×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占比/全球實際GDP增速得來。同時反映了中國相對於世界的較高增速,以及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較大體量。”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研究室副研究員、副主任楊盼盼日前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說。

  楊盼盼認為,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增長動力缺失,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長深陷泥潭,發展中經濟體難以獨善其身,中國經濟則是為數不多保持穩健和相對高速增長的國家,為全球經濟的復甦與穩定貢獻了重要力量。

  對外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認為,中國經濟對於世界經濟的貢獻體現在多個方面。

  中國改革開放40年,解決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中國利用勞動力、土地等資源的比較優勢,為世界提供了大量廉價商品,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極大地降低了世界供應價格,相應地降低了很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他說,中國也為美國提供了很多廉價商品,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不高也有這方面原因。

  中國也為世界資本提供了很多機會。“我們出口商品中,最高有55%都是外資公司生產的,中國不是一家獲利,而是和世界共享。”

  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17年1月至10月,中國進口(按美元計)增速分別比美國、德國、日本和全球高10.4、8.1、7.6和6.5個百分點,去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口增長對全球進口增長貢獻率達17%,進口占全球份額提高到10.2%。

  中國作為消費國,在工業化過程中為出口國創造了很多獲利機會。例如,我國進口包括資本品和原材料,巴西、加拿大等國都受益不小。作為不斷增長的消費市場,中國進口的生活消費品、大宗商品、高端消費品、生產設備等,從歐洲的奢侈品到日韓的商品,再到美國的農產品,中國正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轉變。

  中亞、非洲等地的發展中國家,資本比較稀缺,中國的投資為當地創造了工業化機會,帶動了製造業發展。在美國、歐盟也創造了工作機會。

  加入WTO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節點

  楊盼盼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歷史進程伴隨著對多個世界議程的積極參與。最重要的是成為WTO(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其次是在主要國際金融機構中的地位提升,再次是在G20等全球治理機構中的作用凸顯,最後是中國倡議建設的國際治理機制,如“一帶一路”、絲路基金等。

  屠新泉認為,加入WTO是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節點。1995年到2001年期間,中國GDP增長率是逐年下降的,包括國有企業三年脫困等因素,使得我國經濟陷入較為困難的境地。從2001年開始,我國的經濟增長率逐年提高,直到2007年。加入WTO保持了中國經濟的總體規模和增長速度。世界經濟增長還是3%~4%,中國一度達到12%,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越來越高。

  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提升,我國進口和出口都在不斷增長,進口甚至比出口增長速度更快,只是因為出口基數較大,仍是貿易順差。中國和世界經濟的互動更強了。

  從世界經濟體系和貿易體系角度來看,中國為更平衡的貿易體系做出了貢獻。中國加入WTO前,發展中國家數量雖然多,但經濟規模小,中國加入後,發展中國家的談判優勢強了很多。這是為世界經濟體系作出的貢獻。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實現了快速的增長,作為發展中國家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榜樣。

  “中國在當時加入WTO時,接受的條件是很苛刻的。當時,大家有很大的擔憂,因為誰也不能確定那麼大的開放會給國內的經濟帶來什麼後果。重要的行業,包括農業、汽車、電子信息產品等,擔憂是很深的。但好在政府此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包括銀行業改革、加快國有企業脫困等,入世後我們把挑戰轉換成了機遇,結果比想象好得多,帶動了很多行業的發展。我們當時也接受了不利的條款,例如市場經濟主體地位的相關條款。嚴格說來,這是對中國的一種歧視。中國企業也多次受到反傾銷調查,但從大的國家宏觀經濟增長角度看,我們還是獲益更大。”屠新泉說。

  中國向價值鏈上端移動將為世界帶來新機會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司有關負責人4月14日表示,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服務業保持較快發展,規模持續擴大,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動力。2017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1.6%,超過第二產業11.1百分點。服務業已成為稅收的主要來源。2017年,服務業稅收收入占全部稅收收入比重為56.1%,比上年增長9.9%,連續5年對稅收收入貢獻過半。

  繼續深化調整產業結構布局,是提升中國經濟參與世界經濟能力的重要步驟。在世界經濟新格局下,楊盼盼認為,中國向價值鏈上端移動將為許多國家帶來新的機會,積極倡導雙邊和區域層面的合作有助於增加實體經濟渠道的正向溢出效應。應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全球技術和服務轉讓領域的規則制定上爭取更大的影響力。

  “現在中國經濟的增長進入了新常態,經濟增長的來源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技術進步需要從各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近幾年中國的研發投入經濟占比在持續上升;另一方面,要推動研發的產業導向,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對勞動生產力的增長貢獻。中國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發展規劃和導向。”屠新泉說。

  他認為,對世界保持較高的貢獻率,需要中國保持比較穩定的經濟增長。但在增長過程中,中國在資源挖掘方面的潛力已經不大,過去投資主導型的經濟已經到了一個極限,現在經濟結構的轉型轉到了消費主導型,這對世界是一個好事,中國會對世界市場有更大的需求,更大的貢獻。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

  (來源:中國青年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