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英媒稱,又到畢業季,即將離開校園投入職場的大學生們紛紛投簡歷、趕面試,為找工作而奔波。這是個焦慮的時節,而女學生往往會較男同學們更焦慮。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4月23日報道,“面試時HR(人力資源部門)問我有沒有男朋友,到底該怎麼回答?”經常有女性求職者在網絡上焦急地問這個問題。一些求職資訊網站會提醒女生們,這時候記得回答:自己短期內沒有結婚、生育計劃,一定會盡力先拼命工作幾年。
報道稱,在中國,男生和女生在求職時面對的待遇有所不同,不少雇主不願意為女員工生育的產假成本“買單”,也認定女性不像男性那麼能夠熬夜、加班、適應壓力。
報道還稱,雖然有法律明文禁止“就業歧視”,但有關注女性就業困難的律師指出,職場招聘仍然存在針對女性的歧視。
一個國際組織4月23日發表報告,分析了2013年至2018年間,中國各大招聘網站、企業官網及社交媒體上張貼的超過3.6萬則招聘廣告。報告指出,中國的企業有一些職位空缺列明只限男性或男性優先。
報告亦指出,中國企業的招聘廣告常見針對女性的特定年齡、外觀要求,如要女性“美麗”、“身材勻稱”等,一些公司則曾以強調公司內有“美女同事”為招徠,吸引男性申請職位空缺。
一直關注歧視問題的律師黃溢智指出,雖然有明文法例禁止招聘過程中的性別歧視,但對違法者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卻不清楚,舉證責任也全落在受歧視者身上。
若非招聘廣告寫明“男性優先”、或取得招聘單位明顯歧視的語言,受歧視者很難舉證證明單位性別歧視。“但很多時候,他們不會直接說是因為女性,而是以別的原因來拒絕,這對原告來說確實很難。”
“寫明只限男性的廣告,明顯在變少,但這不代表對女性的歧視在變少,只是轉到地下。”
黃溢智強調,反歧視的責任,不應只放在受歧視的求職者身上,“法律說禁止歧視,就要有部門來履行職責,監管企業招聘過程。”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