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俄羅斯多功能無人艇最大的特點在於其“空海獵潛”的設計理念——“飛機(直升機)+無人艇”模式。多功能無人艇具備多項功能,既可以搜索和檢查艦艇,又可以用於反潛作戰。無人艇通過聲呐浮標,“聽”到藏在水下的潛艇,然後將數據發送給在距水面數千米高空飛行的飛機或直升機,指揮員根據情況做出相應決策。
去年年底,俄羅斯在遠東地區對“飛機(直升機)+無人艇”組合進行了首批測試。通過一系列測試,證實了可以在飛機和直升機上操控水面無人艇。這項測試為打造“空海獵潛”組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取得初步成功的俄羅斯海軍並未止步於此。隨著無人機技術日漸成熟,俄羅斯希望能夠打造出“無人機+無人艇”的全無人化“空海獵潛”組合。
在“空海獵潛”組合下,1架飛機和2艘無人艇就能完成幾艘反潛戰艦的任務。這樣的組合將有效緩解俄羅斯水面反潛艦艇短缺的困境。
海上反潛“喀秋莎”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參加今年4月襲擊敘利亞行動的除了美國及其盟友的軍艦和戰機,還有英國潛艇。英國潛艇在預備攻擊時受到俄羅斯海軍的干預,俄方兩艘護衛艦擋在敘利亞海岸前。英國若要發射導彈,只有越過俄羅斯護衛艦上方才能完成,但此舉將很容易被誤判為對俄羅斯艦艇的攻擊行為,進而導致俄羅斯的反擊。
英國潛艇因此被媒體調侃而尷尬不已。但隨著俄羅斯曝光當時其護衛艦裝備了90R1型反潛導彈時,英國潛艇不禁驚出一身冷汗。因為,90R1型反潛導彈號稱“潛艇克星”,可消滅水下1000米的潛艇。該導彈加入了RPK-8“西方”艦載反潛導彈系統,該系統只需接收到艦載聲呐或者反潛機等發來的潛艇坐標即可發起進攻,不僅能夠通過計算機計算飛行軌跡,而且可以預設射擊前置量以提高命中概率。只要探測到敵方潛艇聲響,系統就會自動發射。導彈發射後先在空中飛行,在距離目標不遠處潛入水中,彈頭脫離彈身後借助慣性和重力前進。此時,彈頭仍具備改變運動方向的能力,自導作用距離為130米,能發現並預判潛艇的路徑,通過舵面偏轉調整導彈姿態,直到命中目標。
該導彈的最大亮點在於其出色的作戰性能——能夠摧毀水下1000米範圍內的目標。常規潛艇下潛深度一般為200至300米,核潛艇下潛深度一般為300至600米,除了已經退役的蘇聯M級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達到1200米之外,現役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均低於1000米。如果潛艇採取快速下潛躲避反潛導彈,即使僥幸逃過導彈攻擊,也需要面對潛艇被壓壞的生死挑戰。這意味著,潛艇一旦被90R1型反潛導彈鎖定,生機渺茫。
與價格不菲、只能單發使用的“戰斧”導彈不同,90R1反潛導彈更像是火箭彈。它採用的是12管聯發發射裝置,每艘艦艇上一般攜帶60枚彈藥,可以進行5次齊發。這種海上“喀秋莎”的火力配置應該說是很有俄羅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