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波斬浪的航母編隊、風馳電掣的裝甲集群、驚艶世界的航展裝備……這些都記錄著中國軍工成長的足跡,見證了我國國防工業的發展。這份亮麗的成績單,是中國軍工人奮勇拼搏、自主創新的真實寫照。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載人深潛事業的代表人物,葉聰榮獲“載人深潛英雄”榮譽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他長期從事載人潛水器的研究、設計和研發工作,通過不懈努力,終將“蛟龍”號從圖紙變為現實。出於對載人深潛事業的熱愛,他主動肩負起試航員的重擔,作為主駕駛員參與“蛟龍”號深潛作業共計50次,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
當台風“溫比亞”襲來,巨浪拍打著大連某碼頭,中船重工集團760研究所某國家重點試驗平台出現險情。危急時刻,副所長黃群帶領12名同志衝了上去,設備保住了,副所長黃群、試驗平台負責人宋月才、機電負責人姜開斌卻再也沒有回來……
與共和國三代主戰坦克並肩成長,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首席焊接技師盧仁峰,經歷過8次手掌修正手術,用僅有的一只右手舉起焊槍,在與病痛的抗爭中掌握了十幾種焊接方法,以最高標準焊接出最堅固的坦克和裝甲車,贏得“獨臂焊俠”的美譽。
旌旗指引方向,使命催生力量。在廣袤無垠的科研戰線上,一大批軍工人甘做科技強軍路上的無名英雄。他們闖關奪隘,破解一大批制約戰鬥力生成的難題,打通科研成果走向戰場的最後一公里,追隨鮮艶的八一軍旗,向著軍事科技的高峰發起衝鋒。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