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ISRO曾使用PSLV一次發射104顆衛星,創造了“一箭多星”的世界紀錄。但相比之下,本次發射卻更有技術含量,原因是104顆衛星雖然數量驚人,但卻是一次性釋放,基本處於同一軌道,而此次任務則牽扯到3個軌道,並且使用到了“上面級”技術。
上面級綽號“太空擺渡車”,主要用於將火箭上的不同衛星送入不同軌道。具體來說,29顆衛星全部搭載在上面級上,上面級先飛到高度749公里的軌道上,將EMISat釋放,隨後機動到504公里的軌道上,釋放剩餘的28顆衛星,最後又飛到485公里的軌道上,開展其他載荷試驗。就像“母雞下蛋,換了三窩”。
4月1日的任務雖非PSLV上面級的首次應用,但之前發射中上面級僅機動一次,發動機開關次數少,難度相對較低。此次任務是印度首次在一次發射中涉及兩條以上軌道,表明其上面級具備多次開關能力、技術愈發成熟。
印度航天技術:依然任重道遠
不可否認,近年來印度航天技術進步迅速,並在這兩次任務進行了集中展示,但其是否達到莫迪所說的“航天強國”水準卻仍有疑問。印度航天要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反衛試驗上看,印度導彈雖然成功“粉碎”了目標,但其靶標軌道高度僅有不到300公里,這與美、俄等國開展的500公里以上反衛星試驗對導彈運載能力,制導、導航與控制等技術要求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根據《德里防務評估》報道,印度反衛星導彈採用拖車拖行的公路機動方式,這和美俄早已成熟的空基反衛導彈相比差距更是明顯。此外,2008年,美國已實現使用海基“標準3”防空導彈攻擊軌道高度200公里左右的衛星。美俄等國都在邁向“空天一體防禦”,而印度公開的視頻顯示,其試驗的仍是專用反衛星導彈,成本更高、靈活性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