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電/遙想中美建交的1979年,兩國人員往來僅幾千人次,如今每天有超過1.4萬人乘坐航班往返於太平洋兩岸。這樣的成果來之不易。但《紐約時報》14日披露30名中國學者赴美簽證被吊銷或遭行政複議,震驚了很多人。據說這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起的反情報行動的一部分,而這些學者多為推動中美交流的知名社會科學及中美關係專家。問題是,沒有人拿出所謂進行情報搜集的證據,外界看到的只是美國“呯”的一聲關上了門。《環球時報》記者近日採訪了5位簽證被吊銷或遭FBI約談的中國學者,聽他們講述個人遭遇及對中美關係的認知。
【正準備登機,兩名FBI特工走來】
去年10月,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突然接到美國大使館的電話,電話裡通知“你的簽證被注銷了”。問及緣由,對方僅稱“只能告訴你,你不符合美國10年簽證的審核標準”。
這次通話距呂祥上一次訪問美國不足15天。此前,呂祥拿著這本帶有10年多次往返美國簽證貼紙的公務護照已至少赴美五六次。去年9月,他結束訪美準備回國,在登機口附近一個咖啡桌邊休息時,一男一女突然走來並亮明FBI證件,要求呂祥跟他們去私密場所談話。呂祥表示不會離開公共區域,對方沒有再堅持。“談了大概半個小時,起初氣氛有點緊張,後來漸漸緩和了。”
“他們主要是想了解我的工作:跟哪些人有關,是不是秘密見了什麼人。他們似乎擔心我們去‘滲透’他們。”呂祥說:“我對他們說,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我可以把我與每一個人見面的過程都詳詳細細地說給你們聽。沒有任何事情是見不得光的。”
前述經歷是呂祥第一次接觸FBI,他內心沒有因此產生什麼怨恨情緒,只是當時有點吃驚。“我們不掌握什麼國家秘密,我們的工作都是公開的,所以對他們提的問題我都給了非常直率的回答。反過來說,自己作為一個專業研究者,這次經歷也是了解美國的一個窗口,他們的提問方式以及問的問題,對我來說都是新的角度。能夠親身體會FBI的工作做派,這是一個意外收獲。”
呂祥表示,自己此前訪美都是很愉快的經歷,“儘管美方的學者或一些前官員跟我們交流時經常會有觀點不一致的情況,但總體來說是非常友好、非常坦率的。”之前聽說過有人被吊銷簽證的事,但真正落到自己身上時還是挺意外的,這是呂祥從事美國研究工作十年來所未見的。
《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中發現,中國學者赴美其實比美國人來華要小心謹慎得多。正如呂祥所說:“我們從來不會接觸他們任何非主流的人物和組織。每次出訪,都有公認主流、正規的智庫或學術機構邀請,在美期間接觸的人士也都是正規、有一定造詣的專家、學者。對於一些身份不太確切者的邀請,我們都是拒絕的,因為我們不希望在美國與任何敏感事件產生關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