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面臨的就是“沒法考”的問題。高炮連連長陸文西拿到考評實施細則時差點懵了:其中並沒有連隊主戰裝備的考評內容,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新裝備。
“新裝備配發還在路上,考評怎麼辦?”旅黨委決定在新裝備考評規程的基礎上,形成符合部隊實際的考評辦法並報上級批准。拿到新的考評辦法,陸連長懸著的心才落了下來。
面對考評,機關文印員陳文青的境地有些“尷尬”——考評辦法裡壓根就沒有文印員這個專業。類似的“漏網之魚”還有不少,一場考評很難全部涉及。旅裡決定讓他們先參加相關後勤保障專業的考評,待具體規定下發後再補考。
下士侯續傑面臨的情況更加“棘手”。他原是海防炮兵專業,改革調整後成了一名報話員,後來調整為司機,現在的崗位是運動通信員。
“入伍3年,換了4個專業,我到底考哪個專業、怎麼定級?”侯續傑有些不知所措。
下士吳浩文一直從事衛星通信專業,但考評來了“只能看著裝備幹著急”。吳浩文說,連隊這一專業現在只有他一個人,面對考評中不懂不會的課目,根本找不到人請教,壓力很大。
轉崗人員、小專業人員“考評難”的問題不是個例。張鵬介紹說,旅裡為此成立了多個小專業集訓隊,侯續傑與吳浩文參加專業強化集訓後,將參與集訓隊組織的等級考評。
實踐操作中“沒法考”的問題解決了,思想上“沒法考”的問題又接踵而至——
“這樣考評,我的‘專業’有啥用?”看著考評內容,衛生科科長梁永強心裡有些擰巴。從軍醫到衛生科科長,梁永強常年和藥劑處方打交道,從未接觸過參謀“六會”、謀劃調控等考核內容。
對此雷國鴻也感同身受。作為大家眼中優秀的“老政工”,雷國鴻沒想到有一天要以軍事指揮員的身份參加考評。他一方面感到心裡沒底,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的專業能力“沒得到充分體現”。
“構建精細化的訓練管理模式,還有很多精細的工作要做,這需要時間和過程。”旅政委曹磊做通大家思想工作的辦法,是帶頭參加機關強化集訓班。“研究打仗是每名軍人的專業,不謀戰思戰最終只會被淘汰。”他在與官兵談心時說。
定級之後的“下篇文章”值得關注
“充分運用定級成果,還需完善人才評價與任用培養體系”
3月上旬,旅機關樓公示欄上,第一批參加等級考評的參謀軍官成績公布。有人因沒評上理想的等級而失落,也有人因評上了較高的等級而歡喜。
無論成績如何,對很多人來說,這場考評已經結束。
但在張鵬眼中,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不是為考而考,定級之後的‘下篇文章’更值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