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蒼茫南海,中國西沙;曉行海波,夜宿孤島。從踏上中建島的第一步起,記者就被年輕的天涯哨兵那特有的精氣神感染著、鼓舞著、激勵著。
新華社報道,這裡孤懸滄海,高溫、高濕、高鹽、高日照;這裡遠離大陸,缺淡水、缺泥土、多台風。是什麼樣的精神力量支持著年輕的官兵以苦為樂,以島為家,把“祖國萬歲”種到天涯?在不足1.2平方公里的海島上“拋灑青春不吝嗇,豪飲孤獨當美酒”的他們,有著怎樣的內心世界?
大海般的熱愛
——“中建島就是我的家,家卻成了永遠的故鄉”
三級軍士長邱華原本想當一名逐波踏浪、縱橫四海的水兵,上島之初很失落,想幹兩年就退伍,誰知這島一守就是20年,成了守衛西沙時間最長的兵。
“待出感情了,舍不得。中建島就是我的家,家卻成了永遠的故鄉。”
究竟是什麼讓這位老兵舍不得?
“舍不得這片土。”邱華說,最初是受老班長劉正深的影響。劉正深守島8年,每天都比別人早起,快退伍的時候起得更早了。離開島的那一天,他抓了一把沙,說要珍藏一輩子。
“舍不得這身軍裝。”和邱華一樣,許多官兵把軍裝穿成了第二皮膚,真要脫下來,渾身疼。“今年40歲,西沙20年,生命的一半穿著軍裝,難脫下。”邱華說出了很多人的感受。
“舍不得這裡的戰友。”曾經,邱華多位至愛親人接連遇害、病逝、患重病。“在最困難的時候,是組織和戰友一次次幫助我從低谷中站起來,戰友就是我的家人。”
“以島為家”,絕不只是一句口號。雷達班班長王超清楚地記得第一次上島的情形。接他的老班長趙岩不善言談,一路波翻浪卷,快到中建島的時候突然說了一句:“我們就要到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