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來源:參考消息網 |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8月2日,美國宣布退出《中導條約》,不再受到該條約所規定的“不發展和部署射程500到5500公里之間陸基導彈”的限制。這項作為冷戰時代美蘇緩和重大成果、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軍控協定的“崩塌”,引起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北約認為,美國退出該條約將加劇歐洲緊張局勢,迫使該組織成員國加強在歐洲地區的常規軍力和反導建設。同時,美國軍方則將“注意力”轉向亞洲。
據路透社報道稱,當地時間8月3日,也就是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僅一天後,美防長埃斯珀就表示“贊成”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將美國的陸基中程導彈部署到亞洲地區。埃斯珀聲稱,此舉是美軍為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能力,針對中國而採取的“積極措施”。英媒認為,此番言論意味著退出《中導條約》,實質上為美國利用陸基中程導彈作為與中國“對抗”的手段進行了解綁。那麼,在表面上嚴守條約、已然30餘年不發展中導的美軍,又可能在“短時間”內向亞洲部署哪些導彈呢?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馬斯洛夫認為,近年來美國打著“反導”旗號,密集在東歐和東北亞地區部署的“陸基宙斯盾”系統,本身就是可發射中導的可靠載體。“陸基宙斯盾”屬於中段反導系統,可用於攔截射程在3500公里以內的彈道導彈,其攔截彈發射平台——Mk-41垂直發射系統,本身就可發射射程超過500公里的“戰斧”攻擊型陸基巡航導彈。因此,該系統作為美軍現役中導發射平台之一,能夠隨時部署到美國位於亞太地區的軍事基地。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已敲定從美國引進該系統,這也意味著中導擴散的風險已經悄然“吹”向東亞地區。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