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匿名軍事專家對記者介紹,翼身融合體目前主要應用於固定翼飛機。這種構型的特點是機翼與機身的銜接過渡比較平滑,兩者之間沒有明顯界限。這樣設計的優勢在於減小了浸潤面積,進而降低機體與空氣的摩擦阻力,非常有利於亞音速飛行,因為亞音速飛行阻力以摩擦阻力為主。同時,翼身融合體還能增大內部的容積。翼身融合體目前在戰鬥機上應用較為廣泛,例如F-16、蘇-27等。B-2的飛翼構型也是一種翼身融合體。一些目前正在設計中的概念運輸機也採用翼身融合體。而在現役直升機中確實很罕見應用翼身融合體的。因為直升機大多沒有固定翼,談不上機身和機翼的融合,即便有小型短翼產生一定升力,也沒實現真正融合。
在直博會現場,該飛行器研製單位的工作人員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目前公開的“超級大白鯊”靜態模型和結構圖並未展示這款高速直升機的武器掛載方式。《環球時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該飛行器將採用在機身兩側加裝短翼和武器掛架的方式來掛載武器,這與目前主流武裝直升機短翼掛載武器的方式相同。但考慮到空氣動力學方面的因素,“超級大白鯊”短翼和掛架的形狀設計會進行特殊處理和優化。
先進還是複古?
該武裝直升機形似飛碟,看上去很“科幻”。這種圓形的旋翼飛行器之前就有人研究過,也可以說是一種複古設計,但之前的飛碟式飛行器都不太成功。據TheDrive網站報道,早在二戰期間及上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西方國家就設計出多種可垂直起降,使用圓形飛行平台的飛碟式旋翼機。此後飛碟概念一直是飛行器設計中的一個令人感興趣的主題,但到目前為止,在實用的飛行器方面幾乎沒有成果,主要問題是升力不足以及飛行時不易保持穩定。
冷戰期間,美國軍方曾研發一種名為“阿芙羅飛車”的飛行器樣機。“阿芙羅飛車”直徑1.5米的中心圓孔處裝有124個葉片構成的渦輪風扇,由3台渦噴發動機驅動,上層有兩個氣泡式獨立座艙,下方還有3個輪式起落架。不過,最終該項目以失敗告終。
美媒稱,“超級大白鯊”的研製方宣稱,最終設計可以到達略低於6000米的高度,最高時速達到650公里。考慮到現有類似工程的例子,這些說法似乎很值得懷疑。當然不排除中方使用先進的升降風扇系統來提高低速以及平飛的穩定性,但要使這種配置在這種大型飛行器中穩定工作,將會極具挑戰。
中國專家表示,目前各國確實都在研製新型直升機平台,增大速度和航程以及強調隱形性能確實是受到關注的幾大發展方向。但從機體設計上看,大多比較傳統,這也符合循序漸進的科學規律。專家對於直升機外形的顛覆性改變,仍持保留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