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央廣網消息:中國空軍雷達兵被譽為祖國空中防線的“千里眼”、“順風耳”,經過近70年的建設發展,空軍雷達兵全面構建起覆蓋全疆域的預警天網,已經成為我軍戰略預警體系的主體力量。
深秋的海島,一陣急促的警鈴聲在寂靜的夜空中驟然響起,空軍某雷達站官兵緊急進入戰位。
“報告指揮員,發現一批疑似目標。”“命令全站轉進一等。”雷達操縱員緊盯著屏幕甄別目標,迅速編批上報。10分鐘後,不明空情第一時間被成功處置。這個雷達站常年擔負著祖國東南沿海對空警戒偵察、保障指揮引導等任務。
站長王俊傑:“對於官兵們來說,這樣的等級轉進演練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這項訓練旨在提升我們全站對低空目標處置和應對的能力,在戰時能夠有效提升我們對複雜空情,特別是複雜的敵情、我情的搜索發現和處置應對能力。”
1950年,人民空軍第一個雷達營組建,拉開了邊戰邊訓、邊建邊戰搭建神州預警天網的帷幕。從抗美援朝到國土防空,每一次重大行動任務都離不開雷達兵的保障支援,他們創造出“機動設伏、快速近戰”等一系列戰訓法,引導保障兄弟部隊取得輝煌戰果。
空軍專家王明志:“信息化的空中作戰是信息主導、體系支撐,雷達兵所獲取的雷達空情,就是指揮員判斷情況、定下決心的重要依據,也是指揮機構對空中作戰行動進行指揮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雷達兵在空中作戰中間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空軍某雷達站陣地上陳列著一個銹跡斑斑、彈痕累累的雷達方艙,雷達站站長賁克學介紹說,在30多年前的一次戰鬥中,敵方的300多發炮彈傾洩而下,在雷達方艙上留下了536個彈孔。然而,官兵們在槍炮聲中始終堅守在雷達屏幕前,在敵人瘋狂炮擊的27天裡及時準確報出527批空中情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