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昆加斯”機器人。 |
它也能擔任炮擊敵方時的“領航員”和“質檢工”。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展開後,俄駐敘赫梅米姆基地和塔爾圖斯基地都曾被恐怖分子偷襲。為打擊恐怖分子,2018年1月,俄駐敘特種部隊和“紅土地-M2”新型制導炮彈部隊實施精准炮擊,消滅了恐怖分子的藏身基地及其無人機倉庫。在實施突襲行動的過程中,俄駐敘無人機大隊派出數架“海雕-10”無人機,首先對恐怖分子基地和無人機倉庫實施不間斷監視,確定其坐標位置,而後向指揮部傳輸目標數據,由指揮部向火炮集群發出打擊指令。攻擊開始後,“海雕-10”無人機作為“領航員”,在空中實施引導,確保制導炮彈命中目標。打擊任務結束後,“海雕-10”無人機又變身“質檢工”,完成對炮火毀傷效果的評估。
戰鬥機器人——加速繁衍,成為能“自己動腦子”的作戰新銳
讓機器人成為與自己並肩作戰的戰友,在這一方面,俄軍的行動比許多國家更快一步。
2015年12月,在敘利亞拉塔基亞某山區發生的一場戰鬥,著實刷新了人們的認知,讓世人真切地感覺到:戰鬥機器人投入實戰的“未來已來”。為支援敘政府軍、奪取伊斯蘭極端勢力據守的“754.5高地”,俄軍出動了6台“平台-M”履帶式戰鬥機器人和4台“阿爾戈”輪式戰鬥機器人。
“754.5高地”坡度大、易守難攻,此前敘政府軍一直無法攻克。戰鬥打響後,操作員操控戰鬥機器人前出至武裝分子據點100-120米處,使用機槍和反坦克導彈攻擊目標,敘政府軍步兵在其後的安全距離對武裝分子進行“清掃”。對堅固火力點,則由戰鬥機器人和無人機傳回畫面,引導自行加榴炮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經過20分鐘戰鬥,極端勢力傷亡慘重,被迫放棄“754.5高地”,而敘政府軍僅4名士兵受輕傷。
戰鬥雖小,意義非凡。相比於傳統地面攻堅戰鬥,此次戰鬥中,俄軍所使用的戰鬥機器人客觀上形成了“降維打擊”之勢,將“非對稱”作戰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也更加堅定了俄羅斯發展不同類型戰鬥機器人的決心。
與需要人來操控的“平台-M”相比, 俄羅斯目前已經研製出更智能化的戰鬥機器人。作為能“自己動腦子”的作戰新銳,這類戰鬥機器人減少了人工干預,實現了相當程度上的自動控制,能遂行自動駕駛、加油、安保、掩護等多元任務。
比如,俄最新公布的“大尉”排雷機器人裝有音視頻地形偵察系統,內含40倍光學變焦攝像頭,能夠在掩體、地窖、洞穴等複雜地形中進行智能觀察與決策判斷。它靈活的機械手可以在山地或車底探查潛在爆炸物,在地雷密布的場地內開辟通路,從而使己方人員免受地雷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