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參與過重大演訓任務的官兵裡,69%的人認為戰爭還很遙遠,演訓更像是完成一次任務,而不是打仗。
同樣的問卷調查,卻在另一個部隊中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該部參加過海外維和任務的官兵中,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
“誰也不知道,這五六公里的路程會遭遇什麼。極端勢力在路旁埋設炸彈,遭遇火箭彈襲擊的事件時有發生,我們誰都不敢掉以輕心……”這是該部排長管泰然在維和期間的日記裡寫下的一段話。
“置身這樣的戰場環境,怎能不專注於練兵備戰?”曾經兩赴馬里維和的四級軍士長韓立建至今保留著一個習慣:軍裝上衣的口袋裡總是放著一封請戰書。
當猛烈的炮火在耳畔轟鳴,當身著異國軍裝的人在身邊走動,官兵們舍身和為國的勇氣和上陣殺敵的血性仿佛在一瞬間被激發出來了——這大概是真正的戰場帶給軍人獨有的刺激。
如何讓官兵真正“入戲”?許多部隊都把目光投向了一個無形的焦點——戰場思維。
奪冠從來不是練兵備戰之路的終點
——縮短操場到戰場的距離,必須把“戰”的思維滲透到“練”的方方面面
在同一個地方,因為同樣的原因“摔倒”了兩次!某旅排長楊志偉的經歷令人深思。
3年前,該旅組織班協同考核。在前面的課目中,楊志偉以近乎滿分的成績完成考核。
進行到通過炮火封鎖區這一課目時,由於場地泥濘、駕駛難度大,受領任務後,雖然計算出每次通過封鎖區的火炮為兩門,但為了保險起見,楊志偉還是習慣性地一次只讓一門火炮通過。這樣,即使單課目成績不理想,但總成績還是可以排在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