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據新華社6月6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已下令美國國防部9月前從德國撤出9500名美軍人員,縮減規模約為三分之一。無論出於何種動機,美軍突然決定從德國部分撤軍,凸顯了與德國等傳統盟友之間的分歧,也將進一步損害美國的軍事同盟體系。
德國目前共駐有約3.45萬名美軍人員,以陸軍為主,規模超過兩萬人,海軍800多人、海軍陸戰隊1000餘人、空軍1.2萬餘人。此外,駐德美軍還雇用了1.7萬名美國民事人員和1.2萬名德國民事人員。
對於美國的撤軍計劃,德國媒體普遍猜測與軍費有關。據美國高級官員稱,美國政府自去年9月以來一直在討論這項舉動。作為北約第二大經濟體,德國被美國總統特朗普視為軍費投入不足的“反面典型”。特朗普多次批評德國軍費增長“不達標”,指責德國花大筆錢向俄羅斯購買天然氣,成為俄羅斯的“俘虜”。
事實上,德國近年來的軍費開支已經明顯增加,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36%,但仍遠遠低於北約2%的目標。為了施壓德國增加軍費開支,美國國防部在2018年上半年就放出風聲,醞釀對駐歐美軍進行新的部署調整,評估駐德美軍撤離或轉移的具體方案。去年8月,美國時任駐德大使格倫內爾威脅稱,由於德國國防開支未達到GDP的2%,美國準備撤軍。
軍費開支問題凸顯了德美在安全領域的爭議。《柏林日報》認為,美國撤軍被看作是德美關係進入深刻分歧期的象徵。德國總理默克爾已決定不參加特朗普原計劃6月底在華盛頓主辦的七國集團峰會。事實上,德國近來在軍機採購和北約核政策等問題上與美反覆博弈,盡可能最大程度維護自身利益,這也讓美國此次的撤軍決定並不令人意外。
今年5月,德國政府決定將採購90架“台風”戰鬥機、30架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15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這是德國執政聯盟各黨派和國防部頂著美國的強大壓力,再三權衡作出的決定,意味著德國放棄了引進美制F-35戰鬥機的方案,選擇維護“法德軸心”下的歐洲共同防務關係。
另一方面,作為北約重要成員,德國需在北約集體防衛框架下保持核威懾力,但囿於二戰戰敗國身份不能自行研製和裝備核武器。由於“台風”戰鬥機目前不具備核載荷能力,美國又明確表示將在3至5年內通過“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B-61核重力炸彈使用認證。為滿足北約安全框架下執行核任務的要求,德國採購了“低配”的美制“超級大黃蜂”戰機,這對民機業務損失慘重的美國波音公司可謂雪中送炭,對美國也算是一種安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