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路——
“常守核攻”愈發清晰
受限於閱兵式的時間、空間和條件,又或出於更深層原因,俄廣受外界期待的許多高新裝備沒有出現,例如 “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先鋒”高超聲速導彈,以及擁有近乎無限續航能力的“水下殺手”——“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還有填補俄軍察打一體大型無人機空白的“獵戶座”無人機等。
此外,俄仍在投入大量資源對T-72B、T-80BV、BMP-2等裝備進行升級,而未大規模換裝T-14主戰坦克、T-15步兵戰車等新一代地面裝甲車輛。這就意味著,俄軍的地面裝甲力量,還將在一定時間段內呈現出新老共存、高低搭配的發展格局。
仔細分析近年來俄軍武器裝備發展,總體上呈現出全力維持常規作戰力量、大力發展新質作戰力量和核威懾力量的特點,反映出俄在軍事戰略上愈發清晰的“常守核攻”指導思想。
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俄目前正在優先發展技術成熟度相對較高、能對美形成不對稱優勢的武器,同時將手中的資源向核力量建設方面傾斜,不斷謀求增加與美戰略博弈的勝算籌碼。
(來源:解放軍報;原標題:從紅場瞻望戰場——透視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紅場受閱武器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