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舉行軍事演練 |
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近年來,為迎合美國政府所謂“大國競爭”戰略,提升針對競爭對手的作戰能力,美國軍方大力發展各類新型作戰概念。比如,美陸軍提出“多域作戰”,美海軍提出“分布式殺傷”,美空軍提出“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提出“馬賽克戰爭”等,試圖確保美軍在未來戰場上的絕對優勢。但美國西點軍校現代戰爭研究所近期刊文指出,這些新型作戰概念有諸多共通之處,而且,它們所支撐的美國未來大國戰爭也存在根深蒂固的缺陷。
為大國戰爭尋對策
美軍發展各類新型作戰概念,體現出對未來大國戰爭的一些共識。
首先,美軍認為,未來大國戰爭中的對手具備多層級打擊與防護能力,可利用陸基打擊力量干擾、阻止美軍進入戰區,並對戰區內的美軍構成威脅,即所謂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
其次,美軍認為,對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實質是遠程打擊力量綜合體,核心是如何發現目標並將目標數據實時傳輸至打擊平台,也就是所謂“殺傷鏈”體系。美軍聲稱,破壞該殺傷鏈就能摧毀整個“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
再次,美軍認為,對手的遠程打擊體系火力交叉重叠,射程可達數百公里,就像無法穿透的“氣泡”屏障。美軍的對策是採用先進隱形技術裝備,悄無聲息潛入這些“氣泡”之中,摧毀對手的打擊力量及其相關指揮、控制與情報體系。
戰爭構想一廂情願
按照美軍構想,未來與強國對手的戰爭將是突發性的,戰爭初期前沿部署的美軍在數量上將處於劣勢。因此,美軍一直加大資金投入,試圖通過研發高新技術武器彌補這一劣勢。對此,文章認為,在戰爭初期,強國對手數量上的優勢能夠轉化為質量上的優勢。從美國本土投送的遠征部隊必將面臨相當程度的阻滯,從而使前沿兵力孤軍無援,轉入防禦甚至潰退。
在這種情況下,美軍不得不使用遠程火力和隱形戰鬥平台實施“破殼”,從戰區外向戰區內進攻,但相較在戰區內前沿部署的兵力,勞師遠征的戰區外美軍的實時情報獲取、快速反應和短程精確打擊能力有限。目前,美軍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是大力研發遠程火力和隱形戰鬥平台,企圖以硬碰硬方式,從外向內建立反“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文章認為,千里奔襲的美軍是客場作戰,前沿預置的兵力和彈藥補給一旦耗盡,大量兵力、彈藥、油料和其他補給需通過空中和海上進行投送,這些既承擔作戰任務又負責物資投送的海空力量在毫無遮蔽的海域和空域中將成為“活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