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周密:美國超常貨幣財政政策埋下隱患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周密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美國採取了貨幣寬鬆政策和財政刺激政策“組合拳”。這些政策的負面作用不可忽視,其影響不僅涉及美國國內,也會給其他經濟體帶來衝擊。
眼下,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仍在增加,但美國國會兩黨尚未就新一輪經濟刺激方案達成一致。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美國採取了貨幣寬鬆政策和財政刺激政策“組合拳”,這些政策措施短期內避免了資金鏈斷裂,抑制了恐慌情緒在金融市場蔓延,為大量失業人口和處於困境的各類企業和醫療體系提供了一定支持,使美國經濟得到了暫時舒緩。但是,這些政策的負面作用不可忽視,其影響不僅涉及美國國內,也會給其他經濟體帶來衝擊。由於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短時間內難以全面復工復產,經營活動停止和收入下降的壓力有增無減,政策資源流入房地產等非目標領域的“漏出效應”明顯,作為危機應急舉措的政策工具效用將持續減弱。美政府向市場注入的資源在發揮減緩經濟衰退方面的力量有限,無論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因為過度使用,負面作用將更為明顯。
第一,美國政府向市場投入的資源以貨幣為主,並非創造價值,也沒有憑空創造財富。儘管貨幣學派強調可以通過貨幣供應量影響經濟發展,但過度的貨幣供應與實體經濟運行無法同步,將帶來資產泡沫和貧富差距加大的雙重挑戰。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情形不同,當前美國面臨的主要困境並非虛擬經濟泡沫破裂或是杠杆率過高,而是由於疫情造成的實體經濟運行停止。項目開工率不足、投資活動停滯,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減弱,向市場注入的貨幣難以通過商業活動和資金流轉產生價值,無法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條件,甚至難以彌補資金借貸的時間成本。
第二,作為應對危機的美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難以常態化運行。在低利率背景下,貨幣政策調節資金供需關係的效力大大下降,猶如掉入陷阱,該現象被稱為“流動性陷阱”。對於資金供給方,雖然由於利率下降,人們在儲蓄無法獲得利息而可能轉向持有現金,但在已經近乎零利率的情況下,更多資金進入流通環節難度很大。反觀資金需求方,以低融資成本為動力的借貸者很可能日後在利率上升後背上沉重包袱,在對未來利率大概率上升的預期下,當期借貸行為也會比較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