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影響下,“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今年順利交付俄軍部隊。 |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近日,俄國防部通過機關報《紅星報》向外界發布聯邦武裝力量在物資技術保障領域的發展狀況,對編制體制、保障能力、實戰運用、人才培養等情況進行詳細介紹。
俄媒體稱,這是俄軍首次披露軍隊物資技術保障系統建設情況,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加劇、俄與西方戰略博弈加深的背景下,此舉意在展示俄聯邦武裝力量的軍事保障潛能及其在物資技術保障領域的堅實基礎。
“新面貌”改革的成果
分管物資技術保障工作的俄副防長布爾加科夫表示,俄近年來在物資技術保障領域亮眼的“成績單”,來源於“新面貌”改革的成果。2009年秋,在“新面貌”改革中,俄軍對國防領域物資技術保障體制進行調整重塑,組建俄式特色的物資技術保障兵力。其中,將分散部署的227個基地和倉庫改建成34個物資技術綜合保障基地,將180餘個軍事代表處縮減為62個聯邦武裝力量裝備代表處,裁撤170餘所軍隊醫院和療養院。改革後,俄軍後勤機構規模縮減了70%。集中管理、綜合保障的模式,逆勢提升了其物資技術保障的效率,特別是原有職能機構互為掣肘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部署於各軍區(艦隊)的物資技術保障部隊以作戰部隊身份成為戰鬥單元,實現了體制上的根本性變革。
布爾加科夫表示,當前俄軍物資技術保障系統“精幹、高效”,符合俄聯邦武裝力量結構需求。未來,俄將借鑒國際做法,並吸取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經驗,對物資技術保障領域的軍事指揮機構、兵團和分隊組成編制進行結構性調整,實現指揮鏈和管理鏈並行運轉、有機統一。
俄方還計劃依托物資技術保障部隊轉型,優化武器裝備管理工作和供應系統,確保部隊保持較高質量戰備狀態和戰鬥力。俄軍正籌建新型物資存儲系統,內含車間、裝卸平台和其他基礎設施,可存放彈藥、爆炸物,確保技術裝備免受降雨、太陽輻射和溫差等自然條件影響。處於試運行狀態的新型加油系統,可節省飛機在機場的飛行準備和加油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