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首套“集裝箱”超視距探測雷達在摩爾多瓦投入試驗性戰鬥值班後,另外3套該型雷達依次在西伯利亞、遠東和加裡寧格勒進行部署。據報道,7座陸基“沃羅涅日”新型戰略預警雷達已在俄邊境地區進入戰鬥值班。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俄在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部署的“天空-M”雷達,可對北極地區和北方海航道等地進行偵察“補盲”。此外,俄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赫梅米姆空軍基地部署的“天空-M”雷達已常態化運轉。報道稱,俄已在境內建起多向輻射、聯動高效的偵察預警網絡。
2020年,俄軍還進行60K6遠程雷達和77T6有源相控陣雷達驗收試驗。另外,俄軍研製的“鈮”新型雷達可對高超音速目標實施有效探測。
天基偵察方面,今年5月,俄空天軍發射第4顆“凍土帶”偵察衛星。該衛星紅外探測能力優於“眼睛”系列衛星,可全天候不間斷對全球開展偵察監視,對陸基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發射進行準確預警,並能結合地理空間情報和遙感信息判定導彈彈道參數和打擊點位,提升了導彈襲擊預警能力。
體系制衡力更強
俄軍專家表示,美空軍展示所謂“摧毀俄制S-400防空導彈系統等空天力量的降維打擊實力”,過於一廂情願。俄軍在空天防禦方面更突出體系制衡能力。比如,部署在遠東地區的S-300V4防空導彈系統,除擔負戰役方向遠程防空作戰任務外,還能與當地駐防的“棱堡”岸防導彈系統、“鎧甲-S”彈炮合一系統和蘇-35S航空兵團進行體系化作戰。
此外,俄軍還依托升級版A-135戰略反導防禦體系,統籌推進空天力量建設。作為體系中樞,俄空天防禦指揮控制系統已實現全面自動化,可同時處理逾萬個目標,全鏈路反應時間在15分鐘左右。俄軍通過多次計算機模擬顯示,2025年後俄“空天防禦網”在遭受敵近2000枚導彈非飽和式、選擇性空天打擊時,對潛射彈道導彈攔截率達90%、對海基巡航導彈密集突擊攔截率為40%左右,2030年後相關指標將達95%以上和70%左右。俄媒評價稱,空天防禦之“盾”是未來俄制衡西方國家的重要力量。
來源:中國國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