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牛,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之一。在中華文化裡,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徵。農曆辛醜年之初,請跟隨本文一起,盤點那些以“牛”命名的武器裝備。
陸戰“水牛”
20世紀30年代,美國曾開展履帶式登陸車的研製工作,推出LVT系列兩棲運輸車,代號“水牛”。這種兩棲運輸車擁有龐大的車體,在海上可像船一樣航行,不但能運送海軍陸戰隊員,還能支援登陸作戰。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共生產1.8萬餘輛該型兩棲運輸車,提高了美軍登陸部隊從艦到岸的推進速度,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贏得島嶼作戰的關鍵裝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湧現出不少以“牛”命名的戰車。如德國“水牛”裝甲搶救車、羅馬尼亞“歐洲野牛”輪式步兵戰車和加拿大“野牛”裝甲運輸車等。其中,最獨特的當屬美國“水牛”掃雷清障車。該車採用6×6輪式驅動方式,車上裝備鐵輪和拖掛圓盤滾輪系統,還可鉸接多種掃雷機械臂,遠程引爆地雷。由於車體採用V型設計,該車承受爆炸能力較強。
帶翼“飛牛”
20世紀30年代,美國曾推出一款“水牛”式戰鬥機,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軍裝備的兩種主力艦載戰鬥機之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水牛”式戰鬥機與日軍九七式戰鬥機以及“隼”式戰鬥機在太平洋上空打得難分高下,直到日本零式戰鬥機出現,“水牛”式戰鬥機才退出戰場。相比之下,在1939年的蘇芬戰爭中,芬蘭軍隊裝備的“水牛”式戰鬥機先後擊落上百架蘇軍戰機,自身僅損失十多架。
冷戰時期,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臭鼬工廠啟動戰略偵察機研製項目,推出A-12“牛車”戰略偵察機。該機採用單座雙發設計,以2倍音速飛行,機上搭載先進航空攝影器材,可執行秘密偵察任務。在A-12“牛車”戰略偵察機基礎上,臭鼬工廠又開發出YF-12截擊機、D-21戰略偵察無人機發射平台和“黑鳥”戰略偵察機,後者能以3.5馬赫高速飛行,是現役量產戰機中速度最快的有人駕駛戰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