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兩手準備不是沒有原因的。回顧歐洲航空產業合作歷史,不難發現一切“有跡可循”——
法國空軍現役戰機“陣風”,就誕生於上一代“歐洲聯合戰鬥機”項目。20世紀70年代末,法國與德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談崩後,“跳”出來單幹了這一項目。
實際上,“歐洲聯合戰鬥機”項目的分裂,對歐洲各國來說,是“雙輸”的局面。僅就法國而言,雖然其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能夠自主研發包含發動機在內的完整戰鬥機項目,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
一直以來,法系戰機的設計和製造成本偏高、外銷不暢,陷入“越是賣不出去、生產成本越高,越難向國外客戶推銷”的惡性循環。以“陣風”戰機為例,雖然總體性能優異,但其外銷成績遠不如前輩幻影-2000。
過去,英法合作研製航空發動機不乏成功先例。實際上,不少先進航空發動機研製技術,法國都是在與英、美兩國的合作過程中“偷藝而來”。據報道,M88第四代航空發動機,就是他們從國際合作項目中獲益的一個例子。
另外,從參與“歐洲聯合戰鬥機”項目的其他國家看,法國退出絕非好事。畢竟,在飛控系統設計水平上,法國軍工企業擁有更多的技術底蘊。
“雙輸”後為何依然選擇合作
看到這裡,不少人會提出疑問:在經歷“歐洲聯合戰鬥機”項目的“雙輸”教訓後,為什麼法、德等國依然熱衷於聯合開發戰機?
近年來,隨著各國軍事力量快速增長,能否列裝五代機是檢驗一個國家空軍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