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已經開始在盟國部署衛星信號干擾部隊。 |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日前表示,6月14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峰會期間,希望就“襲擊北約成員國衛星行為將被視為攻擊北約”達成共識,以便將集體防禦原則的適用範圍擴大到太空。
斯托爾滕貝格的此番表態,看似是“太空防禦策略”,但實質上頗具攻擊屬性,顯然是為了配合美國進軍太空以及圍繞美國為核心構建太空軍事同盟體系而進行的輿論準備。
組建“太空軍事同盟” 美國投石問路
組建太空作戰部隊之後,美國急於將軍事同盟體系拓展到宇宙空間,以支撐其多維軍事霸權體系。
在美國看來,在太空層面推進軍事化、部署太空軌道武器,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如果美國自己投入,可能會入不敷出,也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批評和指責。而採用“眾籌的模式”,將更多的盟友強行拉入太空博弈戰場,不僅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盟友的資源和技術優勢,還可以分散輿論的批評和指責。
因此,斯托爾滕貝格此番表態,既是對盟友的一種試探,也揭示出美國更大的太空軍事霸權和野心。
冷戰結束後,對於美國挑起或主導的歷次局部戰爭,一些北約成員國和盟友都是大力支持和協助的。然而,這些軍事行動大都是針對實力較弱的對手,即使盟友提供支援、派兵助戰,也不會傷筋動骨。一旦美國對軍事強國挑釁,盟友的介入意願就會大幅弱化。因為,一旦跟著美國挑戰強大對手,盟友們真的會受傷!
21世紀的戰場空間,不僅僅局限於陸地、空中和海洋,太空層面也會成為主要戰場。因為,現代化戰爭中,情報、指揮和控制都要依托於太空中的偵察衛星、導航衛星和通訊衛星。所以,讓盟友在遠離一線戰場、避免流血和傷亡情況下,又能提供戰略支持,美國自然想到了在太空層面大做軍事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