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城市群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復甦的領頭羊
http://www.CRNTT.com   2021-11-22 08:36:16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近日,有媒體根據各大城市發布的三季報,梳理了2021年前三季度GDP50強城市榜單。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已有14個城市GDP超萬億元,預計全年GDP萬億級城市將擴至24個;從城市的區域分布來看,長三角最為集中,共有18個城市入圍50強。

  光明網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文章表示,隨著各大城市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的公布,我們發現城市群地區的發展速度要明顯好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也意味著在國內經濟面臨巨大增長壓力的背景下,城市群地區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復甦的領頭羊。

  從城市經濟規模看,在前三季度GDP50強城市中,位於長三角地區的城市有18個,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除了上海市外,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分別有9個、7個、1個城市進入前50強。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有4個、位於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城市有2個、位於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有6個、位於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有4個。從城市經濟增速情況看,前三季度GDP50強城市中,有27個城市的GDP增速超過了全國前三季度9.8%的增速且平均GDP增速超過了11.2%,比全國平均增速高了1.4個百分點,也證明這些核心城市的良好發展勢頭。具體來看,這27個城市位於長三角地區的有15個、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有2個、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有2個、位於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有4個,與城市經濟規模分布格局高度一致。因此,無論是經濟規模指標,還是經濟增速指標,城市群地區顯然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復甦的領頭羊。

  文章稱,通過剖析這些城市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可以發現城市群地區之所以能夠在全國面臨巨大增長壓力的背景下取得較好的發展成績,一方面是自身發展基礎好、發展水平高、產業規模大,這些特征共同塑造了這些城市極強的發展韌性,也賦予了這些城市較強的抵抗外部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除了個體城市層面的原因外,這些城市多位於城市群地區,相互之間已經形成了聯繫緊密、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這就意味著這些城市在應對疫情衝擊時,不僅可以發揮自身的個體優勢,還可以利用整個城市群內部的網絡經濟、分工經濟、協同經濟來共同應對疫情的衝擊。

  文章指出,鑒於城市群地區較強的風險抵抗能力和較好的經濟表現,深入實施城市群戰略既能夠在短期內助推第四季度和明年經濟取得更好成績,也能確保中國經濟長期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因此,未來需要從如下三方面加快城市群戰略的實施進程,不斷提高城市群戰略的發展質量。

  要提高城市群的集聚能力。包含都市圈在內的城市群已經從中央層面被明確為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載體,為更有效發揮城市群的主導作用,未來一方面需要加快城鄉戶籍制度改革、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改革,讓各種要素更加充分的自由流動,引導更多的生產要素向城市群地區集聚。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導和鼓勵主要的城市群地區著力提升自身發展的包容性與協調性,不斷增強城市公共產品供給能力,讓更多的勞動力真正享受城市化的福利,從而推動城市群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要增強城市群的產業聯繫。城市群內部強大的產業網絡體系是其抵抗外部風險衝擊的最大底氣。因此,未來必須進一步做強做大做優城市群產業分工體系。一方面,主要的城市群地區要瞄准國家發展需要,針對性地制定集成電路、信息軟件、高端裝備、智能新能源、柔性電子等先進製造業的發展規劃。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視城市群內部的產業分工,引導內部城市根據自身發展基礎與發展條件來選擇合適的主導產業或者產業環節,加快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產業分工格局。

  要發揮城市群的輻射作用。作為中國主要的增長極地區,城市群不僅需要提升自身發展水平,也需要充分發揮對周邊乃至全國的輻射能力。通過加快建設城市群與其他地區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共同搭建相關產業的轉移與合作平台、積極建立政府與人才交流的渠道,不斷將城市群地區的有利經驗和資源向其他地區進行輸出,在城市群與其他地區的深度合作中發揮城市群對周邊地區的輻射作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