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13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在江蘇無錫共同主持第二十二次中法戰略對話。(圖片來源:外交部網站) |
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近期,沙特、土耳其、伊朗等中東六國外長和海合會秘書長訪華,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訪華并舉行第二十二次中法戰略對話。在疫情尚未消褪的背景下,中東地區和歐洲的政要親臨中國,與中國高層“面對面”互動,凸顯了中國在區域與全球治理中的“被需要”程度,以及中國在相關事務上的“話事份量”。
法國《歐洲時報》1月21日載文《多國政要密集訪華,凸顯中國全球治理中的分量》,文章說,“貌似并沒什麼大事發生,但中東外長密集訪華”,外媒這一觀察,點出了中東外長紛至沓來“偶然中的必然”。此輪“中東外交旋風”,被視為繼2021年3月王毅七天訪問中東六國後的一次“回訪”,表明中國與中東之間步入“有來有往、彼此信任”的軌道,也表明中國在形塑中東秩序中扮演越來越吃重的角色。
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訪華,同樣是偶然與必然交織的結果。一方面,自2001年啓動的中法戰略對話,已成為中法之間的機制性會晤,博納此訪帶著這一常規任務;另一方面,近段時間以來,法國國內、歐盟內部以及中歐關系之間不確定性因素增多,負能量累積,中法之間需要機會來澄清及協調。
越來越多國家,包括曾是美國“勢力範圍”或盟友的國家,願意以務實姿態“親近”中國,這是美國等國不願看到的卻也是真實發生的。
從政治層面看,區域或全球治理離不開“中國方案”。
長期以來,中東地區局勢動蕩,“恩怨情仇”連番上演,伊朗和阿拉伯國家、伊朗和土耳其、土耳其和阿拉伯國家都有各種各樣的矛盾,域內國家、域外力量深度勾連博弈,被認為是影響地區穩定和全球安全的火藥桶。隨著美國從中東地區抽身,中東多國把“鎮場”的希望鎖定在中國身上,中國提出的實現中東安全穩定五點倡議等主張得到了積極反饋。在一系列地區熱點問題中,伊核問題尤為棘手複雜,正在維也納進行的伊核協議談判進入關鍵期,美國和伊朗依舊難談攏,中國的斡旋角色和建設性作用被寄予高期待。
近來中歐之間,敏感點多。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希望在任期內發揮穩定中歐關系的作用,盡早拜訪中國并與中國就重大問題對表,是誠意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