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軍戰場表現究竟如何 為何遲未對基輔攻勢
http://www.CRNTT.com   2022-03-04 07:55:08


為了抵禦攻擊頂部的“標槍”導彈俄軍坦克給自己戴上了“鐵帽子”
 
  老司機認為,之所以萬眾矚目的“基輔保衛戰”遲遲未能開打,一方面是因為目前俄軍仍受到“盡量避免傷害平民”“不要毀壞這座歷史名城”的限制,很多軍事行動難以展開,的確在戰場推進速度方面受到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在盡量積攢物資和兵力。

  要知道,面對巷戰,特別是對基輔這樣擁有300萬人口的大型城市發動攻擊,需要的準備工作非常複雜。

  還是以伊拉克戰爭為例。在2004年的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中,美軍為了消滅聚集在伊拉克西部城市費盧傑的反美武裝,聯合伊拉克政府軍發動了“越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城市巷戰”。

  在戰爭準備階段,美軍在半包圍費盧傑後,首先是通過持續數周的廣播宣傳,要求當地平民離開城市以免受戰火影響。隨後美軍集結了超過1.2萬人,在大量坦克和戰鬥機的掩護下開始進入費盧傑城區。而當地的反美武裝總數也不過2000餘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巷戰期間,美軍遭遇反美武裝的抵抗後,通常不是直接強攻,而是動輒就呼喚後方的炮火或空中支援。即便這樣,第二次費盧傑戰役從11月7日一直打到12月23日,美軍在先後發動了540次空襲、發射了數萬枚炮彈和炸彈後,仍付出了82人戰死、1100人負傷的慘重代價,而反美武裝死亡人數在1200-2000人之間。

  從第二次費盧傑戰役的簡要過程可以看出,目前俄軍也正在按照這個套路進行巷戰準備,包括大規模向基輔增兵以求獲得更大的兵力優勢(對於控制基輔這樣的大型城市而言,兵力優勢尤其重要);掌握制空權以方便地實施空對地打擊(擁有空中情報監視能力,對於混亂的地面巷戰同樣意義重大);通過廣播讓基輔平民盡快撤離等。

  但相比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中的美軍,俄軍面臨的情況還要惡劣得多,不但基輔市區面積更大、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築更多,而且平民也多得多。此外,當年反美武裝手裡的火箭筒對於專門加強防護的美軍M1主戰坦克幾乎沒有威脅,而如今烏軍裝備的“標槍”等反坦克導彈卻足以摧毀俄軍現役的任何坦克。

  此外,憑借強大的輿論控制能力,所有在費盧傑身亡的伊拉克人幾乎都被歸類為“反美武裝”,美軍得以避開外界“濫殺無辜”的指責——然而從近年越來越多的調查結果來看,當年美國在伊拉克的各種行動中出現了大批平民傷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