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解讀者”網站3月9日文章,原題:亞洲太空競賽:中國在戰略上領先印度 副題:北京和新德里的航天計劃源自截然不同的背景並走出迥異軌跡
中印都是歷史悠久的太空國家,兩國都將對航天事業的投資視為實現國家發展目標的一部分,是實現自給自足的機制之一,並幫助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贏得外部聲望。蘇聯解體及第一次海灣戰爭,使有關太空觀念從意識形態超級大國之爭轉向強調經濟及國家安全利益。
中印都在加快發展軍用太空實力,但不同之處在於如何在宏大戰略論述體系中為太空定位。就在印度專注於實現傳統太空目標之際——如衛星發射、將人類送入近地軌道等形象工程,中國開展的月球和火星探測彰顯太空在其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發揮與日俱增的作用。與印度不同,中國的目標是將太空產業體系擴展並朝著商業化出口模式進發。
中印在多個領域走向美俄主導的傳統太空俱樂部。但如今中國正表達離開該俱樂部的雄心。中國的目標是引領太空相關技術發展,例如量子通信、機器人、在軌服務、組裝與製造、人工智能等。《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明確定義使中國成為一流太空強國的夢想。相比之下,印度既未闡述此類宏偉藍圖,也未制訂引領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發展的國家計劃。儘管印度意識到這些領域將在全球太空經濟中扮演關鍵角色,但其抱負與中國的雄心壯志相比相形見絀。
在中國的崛起中,太空戰略正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有關決策包括改變中國航天產業的發展曲線,使之從著重於實現國家發展目標和用於信息目的的太空實力,轉向制定幫助中國獲取能源和促進材料領域增長的政策。近來印度也設立一些支持國家安全和商業太空行業的機構,但發展路徑繼續取決於傳統航天目標。重要的是,印度不會發布有關未來5年太空政策和目標的白皮書,因此正將太空“拱手讓給”中國。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