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拜登與岸田文雄、印度總理莫迪和澳大利亞新當選總理阿爾巴尼斯在東京會晤,舉行“四方安全對話”第二次線下會議。四國就地區和國際熱點問題進行溝通。外媒評論認為,此次峰會體現出在歐洲局勢趨於緊張的背景下,美國繼續推動戰略重心東移的決心。
現實效果不理想
從東南亞到東亞,美國希望通過拉攏地區盟友推進“印太戰略”,從而為其實現全球霸權打下基礎。然而,不管是軍事安全層面的美國-東盟特別峰會、“四方安全對話”,還是經濟層面的“印太經濟框架”,都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秀恩愛”被打臉。對於美國-東盟特別峰會,外媒評論指出,峰會表面的隆重與成果的平淡形成反差,美國利用峰會拉攏東盟的意圖完全落空。作為峰會“最大成果”,雙方升級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可謂“不情不願”。據泰國《曼谷郵報》透露,美國原本希望通過本次峰會實現關係升級,卻被東盟以“程序性”為理由設置6個月“考察期”,意味著東盟對美國並不滿意。
此外,對於拜登政府提出的對東盟提供1.5億美元“戰略投資”,東南亞媒體調侃稱,1.5億美元對於東盟10國來說,“幫助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新框架遭質疑。拜登此次亞洲行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框架”。外界認為,該框架雖然“外表華麗”,但動機不純。外媒稱,美國聲稱構建“印太經濟框架”旨在強化區域供應鏈韌性、促進公平貿易、增加基礎設施聯通等,事實上,卻摻雜美國政府軍事和政治方面的多重考量,實質是“印太戰略”在經濟領域的延伸,旨在為其“印太戰略”提供經濟支撐。
假面具被揭穿。拜登訪韓期間,美國高官表示,暫不考慮將韓國納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該機制現階段的目標是落實已制訂的計劃。對於美國顯露出無意擴大“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行為,外界並不信服。外媒稱,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必會將“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發展成“亞太版北約”。
對於拜登此次與亞洲盟友進行密集接觸的背後意圖,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坦言,拜登將抓住機遇,在亞太地區展現美國的領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