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5月23日,南海某海域,戰鷹列陣。
“某海域發現可疑水聲信號,立即起飛。”接到出動命令後,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機長楊名勇駕駛反潛巡邏機急速升空,飛赴目標海域,一場搜攻潛訓練拉開戰幕。
“布放聲呐浮標!”任務艙裡,戰術指揮長李賓賓分析海洋背景噪聲、水文信息、浮標位置參數等情況後,指引空中戰勤官兵展開作業。瞬間,數枚浮標離機,任務機組迅速進入搜攻潛戰鬥狀態。
“1號浮標處有可疑接觸。”聲呐師位林上報偵獲的蛛絲馬跡,並將“敵情”信息推送至相關戰位。
“目標丟失!”就在楊名勇準備下降飛行高度配合探潛時,狡猾的“敵”潛艇連續做出變向、變速運動,擺脫聲呐跟蹤。
“補投聲呐浮標!”機組官兵迅速調整方案,向著“敵”潛艇可能逃逸的方向展開捕獵。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屏幕上各類信號不斷閃爍,較量無聲,扣人心弦。
“目標恢復接觸!”偵聽到目標回聲後,位林迅速報告。他綜合分析探測信號、浮標信息等10餘項數據,確認該目標為“敵”潛艇。鎖定目標後,戰機成功實施模擬攻擊。
“發現‘敵’機,注意規避。”正當任務機組沉浸在獵“鯊”成功的喜悅時,突然收到飛行指揮員劉志華傳來的“敵情”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