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據新京報報道,日本共同社7月24日報道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擬出席由日本等12個非擁核國家組成的“核裁軍和核不擴散倡議(NPDI)”外長會議,目前正在就此進行協調。這將是日本首相“罕見地”首次出席該會議。
據介紹,NPDI會議是旨在維持并強化《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體制的外長級機制。最近一次NPDI會議,已是3年前的2019年11月,本希望為計劃於2020年召開的NPT審議大會造勢,但因新冠疫情蔓延,NPT審議大會延期至今年8月1日在美國紐約開幕。
以往10次NPDI會議,均由日本外相出席。因為岸田計劃出席此次會議,日本外相林芳正擬不參會。報道稱,岸田還計劃在本次大會開幕日作為日本首相首次發表演講。
首相替代外相高調參會,又涉及高度敏感的核議題,日方此舉自然頗受關注,而其中的考量,也不僅是日本輿論認為的“可以彰顯日本的存在感”。
岸田與安倍核態度表面相反
事情可以從日本最近的一系列涉核話題說起。
日本時事通訊社6月19日消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一個電視節目,對日本擁有核動力潛艇的想法持謹慎態度。當時,岸田表示,“在嚴峻的安全環境下,我們需要加強國家防禦能力……但突然瞄准核潛艇是不合適的”。
岸田進一步指出,開發核潛艇需要巨大成本,“優先的是保護人民生命與生計,在(考慮擁有核潛艇)之前,我們還有其他事情要做”。<nextpage>
時鐘回撥至2月27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在電視節目中稱,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世界安全難以保障,他認為日本應該考慮“核共享”政策,和北約部分成員國一樣,在日本部署并共同使用美國核武器。
安倍還以烏克蘭為例提示說,如烏克蘭當初留下蘇聯解體後繼承的部分核武器,今天或不至於如此被動。
日本共同社2月28日報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當天在參議院表示,從堅持“無核三原則”即不擁有、不制造、不運進核武器的立場出發,無法允許日本在本國領土部署美國核武器并共同運用。
表面而言,公開重申“無核三原則”的岸田,在核態度上跟安倍是截然相反的,但對於政治人物而言,我們需要聽其言,更需要觀其行。
涉核議題背後還有政治考量
政治人物做事,特別是在公共事項上,政治考量當然是第一位的。
就日本國內政治而言,岸田在核問題上的明牌基本上是以“反核”示衆。早在2016年,岸田作為外相,也是廣島選區選出的衆議員,在彼時的G7日本伊勢志摩峰會之際,還曾帶著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了廣島,參觀了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要知道,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不久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部分因素就跟其吆喝裁減核武器有關。<nextpage>
這次,日本參議院選舉又要開始了。岸田作為首相,又是廣島第一選區的政治人物,其高調參加NPDI會議背後的政治考量,似乎仍可與此有所聯想。而且,首相參會,自然是要維護日本的國家利益。
日本周邊的核國家,始終是日本心中的忌憚,如何說服其他國家核裁軍和核不擴散,對於日本而言,當然是重要事項。
其實,核裁軍和核不擴散也是一體兩面的。一方面,現有的擁核國家已成事實,其擁核之現實無法抹掉;另一方面,擁核國家也要承擔和平義務,要為此進行核裁軍和核不擴散,而不是繼續增加核力量,更不要將核擴散給其他國家,還需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具體承諾。
對日本而言,在此次俄烏軍事衝突中的一些涉核動態,使其無法淡然視之。基於此,日本也希望能在核議題上更多主動作為。
岸田也面臨矛盾重重的窘境
日本無核,但一直在核大國美國的事實保護之下,而日本也將尋求美國的核保護作為重要政治事項之一。
因此,6月下旬在奧地利召開的《禁止核武器條約》會議,德國等處於美國“核保護傘”下的北約4個成員國作為觀察員參會,日本卻沒有參加。
會議主席克門特後來表示,日本“若想成為(擁核國家與無核國家間的)橋梁,就應該加入討論,改變思路”,并強烈敦促日本政府在今後轉變態度。<nextpage>
對於需要美國核保護傘的日本而言,要使其完全轉變態度自然很難。因為,“禁止核武器”也意味著日本就失去了美國的核保護傘。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作為唯一一個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在核議題方面矛盾重重的窘境。
在此意義上講,日本只對核裁軍與核不擴散有興趣,而對“禁止核武器”態度曖昧,也屬正常。日本無疑是希望能平衡二者,以減少其面臨的核壓力。
所以,岸田計劃在NPT審議大會開幕日發表演講,力圖作為擁核國和無核國之間的橋梁發揮作用,彰顯日本的存在感。
不過,在人類和平的意義上講,不管日本是否刷存在感,如果能够促成擁核國家都像中國一樣作出承諾,積極倡導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并一直將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對世界也是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