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導,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網站9月30日發表該研究所全球經濟與金融項目高級研究員迪妮·朱利葉斯的文章,題為《高通脹可能導致什麼後果?經濟戰》。全文摘編如下:
經濟學家和央行行長圍繞通脹是如何失控的問題展開了相互指責的遊戲。事實是嚴峻的。
自今年初以來,歐洲和美國的通脹率穩步攀升至(有時甚至超過)10%,而尼日利亞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通脹率則已經超過了20%。在英國,通脹率達到了40年來的最高點。
這意味著無數人的生活成本大幅上升。過去20年來,對於已經習慣了通脹率穩定在0至2%之間的各國央行來說,這是相當大的衝擊。
對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通脹大幅加速,經濟學家們都認為,其中部分原因在於新冠大流行和俄烏衝突帶來的雙重衝擊。
疫情導致各經濟體的服務行業大量停業,擾亂了供應鏈,並波及製造業。此外,許多國家的政府提供了財政支持,一方面為失業者提供強制休假,一方面在企業無法生產或銷售的情況下維持其運轉。結果導致儲蓄增加,在新冠限制措施被解除後需求突然反彈。
但港口重新開放、企業重新雇用流失的員工都需要時間。由於整個經濟體都出現了需求大於供給的局面,物價隨之被推高,有時甚至大幅上漲。
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及俄羅斯對烏克蘭貿易港口的封鎖,給全球能源、化肥和糧食的供應造成了巨大壓力。這些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並廣泛交易的基本商品的價格開始上漲,漲一倍、兩倍,有時甚至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