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韓國軍工業存在規模化生產的比較優勢。韓國將軍售目標定位為陸戰裝甲等傳統武器,可降低產品研發成本和周期。有外媒分析,韓國憑借軍工體系優勢,大批量交付武器的能力遠超德、法等國,這也是一年來“銷路”旺盛的重要原因。
再次,複雜的國際形勢為韓國武器“熱銷”創造了外部環境。在西方國家重工業不景氣背景下,韓國能夠以年產100輛以上速度為客戶提供主戰坦克,且價格低廉,吸引了不少急於更新武器裝備的國家。另外,與美國的特殊盟友關係以及和北約長期穩定的防務聯繫,減少了美國等國對其武器出口的限制。
井噴效應難持久
儘管韓國武器出口不斷刷新紀錄,但部分外媒對此並不樂觀。
從競爭力看,韓國出口裝備相對單一,銷售渠道窄。除阿聯酋和沙特外,大部分國家引進韓國武器更多是權宜之計。部分美國盟友表示,FA-50戰鬥機僅為替代機,未來將主要引進歐洲聯合研製的戰鬥機和美制F-35戰鬥機。另外,在“拉長戰線”大規模生產現型裝備的同時,也壓低了軍工企業對技術創新的熱情。長久來看,韓版武器競爭力恐將走低。
從盈利狀況看,波蘭等國的大額訂單均採取分期付款方式。對象國中很少有經濟發達國家,大額訂單帶來的巨額投資在本國國內引發較大爭議。雖然部分北約國家已計劃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2%,但在預算款項中更多強調自主、聯盟防務等需求。另外,全球經濟疲軟也給合同持久性特別是資金鏈穩定性帶來風險。有韓媒稱,目前多數合同為意向合約,屆時,可能出現“收款難”問題。
來源:中國國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