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導彈、戰機和輕武器彈藥方面,印度採取“技術轉移、生產線本土化”的合作思路。在向美國採購30架MQ-9無人機的合同中,印度增加在本土建立維護和修理設施,及聯合研發等附加條款,進一步推進核心技術國產化進程。
引發質疑
印度軍方和媒體對國產武器的持續宣傳並未在國際軍火市場掀起“波瀾”,一些西方媒體發出質疑之聲。
一方面,國產化能力受質疑。在一些西方媒體看來,“光輝”戰鬥機、殲敵者級核潛艇及“維克蘭特”號航母等印度國產裝備,核心技術和部件均是仿造而來。印度軍工尚無戰鬥機發動機的自主產權,也不掌握單獨製造航母甲板特種鋼材的技術。外媒稱,印方所謂國產化,主要是“螺栓等零部件的製造、國內拼裝或在合作對象關鍵技術支撐下的流水線作業”。
另一方面,研發建造周期遭詬病。外媒稱,印度國產彈藥研發時間長、效率低,許多武器平台面臨“有槍無彈”的情況。如,殲敵者級核潛艇的武器配備、航母艦載機配置等都存在缺口,LCH武裝直升機更是處於無彈可用的“無武裝”狀態,印度空軍正計劃從法國採購彈藥補缺。
此外,報導稱,雖然印度宣稱有4000餘家軍工企業,但多數企業仍把產業重心放在民用裝備研發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