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想打仗、能打仗的人走上關鍵崗位,才能凝聚更加強大的勝戰力量!”話音剛落,演練已經開始。在劉鏑和同事們的操控下,一張電磁大網在無形空間織就,岸基、海上、空中、網絡等多維攻擊同時展開,對紅方艦艇實施立體圍剿。目標看得見怎麼打,看不見怎麼辦,忽隱忽現又該如何靈活應對……置身電磁密布的“海戰場”,面對一個個危局難局,紅方艦艇官兵見招拆招、沉著應對,險象環生的戰鬥場景讓旁觀的記者手心冒汗。
“這是真打仗!”演練間隙,記者抓住機會視頻連線某參訓艦長。談起剛才的經歷,他直呼“過癮”:找到了真打仗、打硬仗的感覺!
密切協同怎麼協同?靈活機動如何機動……記者注意到,官兵平時見慣不怪的作戰細節在對抗中被一一檢驗。隨艦出海的試訓區高級工程師張安民告訴記者:“打仗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們通過仿真推演,能夠幫助參訓官兵找到制勝‘最優解’。”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入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這要求我們不斷深化聯合訓練、對抗訓練、科技練兵,在一次次挑戰極限的訓練中幫助艦艇部隊‘浴火重生’。”張安民告訴記者,在“海上藍軍”步步“緊逼”下,紅方艦艇在這裡加鋼淬火,參演官兵從這裡“化繭成蝶”,這是讓他感到最欣慰的“戰績”。
夜色漸濃,導調大廳燈火通明。隨著電子屏幕上演練結果實時呈現,紅方趁熱復盤。主持評估的正是項目總師楊琳。她介紹說:“以往演練結束後,我們至少要等半個月才能拿到評估報告,現在系統自動采集數據,經過智能處理後立即生成科學翔實的評估報告,極大提高了演練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