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著名網路傳媒《哈芬登郵報》(Huffpost)刊登了一篇介紹台灣廢核歷史的長篇報導。(Huffpost網站) |
中評社台北2月1日電/台灣邁向2025非核家園目標並未改變,沒有跟上其他國家“延役核電”的腳步。美國對台灣缺電危機,表現出愈來愈明顯的擔心與警告。美國網路傳媒《哈芬登郵報》(Huffpost)近日刊登一篇介紹台灣廢核歷史的長篇報導,特派員考夫曼(Alexander C. Kaufman)訪問台灣各界的人物,包括支持核電者的意見,與反對核電的民進黨政府,透露了對台灣執意反核的憂慮。
文章的標題是“台灣正在退出核能,要付出什麼代價?”副標題更表現作者的擔憂:“這個島計劃在2025年關閉其最後一座核電廠,這可能會增加排放量,並更容易受到中國大陸的封鎖”。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考夫曼曾前往核四廠看過,他是這樣描述的“這座設施被鐵絲網圍起來,就像一座廢棄的堡壘,瘋狂的科學家可能會在那裡進行禁忌實驗。…它的主體是笨重的沒有窗戶的立方體,還有一個看起來像煙囪的東西”。你對龍門核電廠的看法,取決於你對核能、核廢料的疑慮,是否高於對氣候變化,或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擔心。
考夫曼說,2016年,就在核四廠完工之前,執政的民進黨上台並迅速通過了一項國家法律,要求在2025年之前完成非核家園。蔡英文隨後定出關閉其他其他三座核電廠的時間表。相對的,要是你覺得碳排放是嚴重的事情,台灣無法承受損失最可靠的無碳電力來源,而且中國大陸的威脅,就是對台灣的封鎖,那麼閒置的龍門電廠,就是象徵選錯了路線的紀念碑。
(核四廠)有2具1,300百萬瓦的反應爐,是目前最先進的商用核反應爐之一,在全力運轉時,無論外頭陽光普照,還是刮風下雨,(核四廠)都可提供台灣大約7%的電力需求,而且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現在台灣的大部分電廠是煤炭和天然氣,相當依賴能否穩定的進口這些燃料,而核電廠每換一次鈾燃料,可以穩定運轉長達兩年。這使得核能不太容易受到外部封鎖的影響。就像去年,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8月訪問台灣,台灣就遭到對岸相當明顯的武力封鎖。
考夫曼訪問了核四廠前廠長王伯輝,他對考夫曼說:“這對台灣不公平,對興建核四廠的工程師們也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