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薩博集團的“環球眼”預警機。 |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據歐洲媒體近日報導,受土耳其同意瑞典加入北約影響,瑞典軍工產業可能將迎來新一輪增長。不過,在此之前,瑞典仍需解決一些現實問題。
報導稱,自冷戰時期起,瑞典已具備較強的軍工研發製造實力,基本能夠實現本國軍隊裝備的自給自足。如今,瑞典軍工產業體系較為完備,可生產戰鬥機、水面艦艇、傳感器、制導武器、步兵反坦克武器、履帶式裝甲車、火炮等多樣化產品。
瑞典媒體指出,該國軍工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大量人才儲備。數據顯示,瑞典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口占比居全球首位,且大部分來自技術或自然科學領域。瑞典最大的軍工企業薩博集團首席執行官麥可·強納森表示,高素質人才憑借獨特思維和知識結構,為瑞典軍工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此外,瑞典政府為軍工企業的創立和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為高效利用本土資源,瑞典軍工產業採取“三螺旋”合作模式,即企業、學術界與政府部門緊密合作,目標是以最優化的資源投入,創造盡可能多的價值。在該模式作用下,瑞典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大數據及物聯網等前沿科技領域發展迅速,其軍工企業在戰鬥機、水下潛航器、傳感器、密碼等諸多領域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產品。
據介紹,在瑞典軍工企業的年度收益中,有58%來自出口。外界普遍認為,在瑞典加入北約後,瑞典製造的武器裝備可以輕鬆地進入北約成員國的軍火市場,迎來新一輪出口增長,但事實是,瑞典軍工產業近期呈現出發展勢頭放緩跡象。
瑞典媒體分析認為,儘管瑞典軍工企業在技術研發、創新力及工業製造等領域占據一定優勢,但缺乏與之相匹配的出口能力,具體體現在3個方面。
首先,瑞典國內能夠進行大規模出口的軍工企業數量有限。瑞典軍火出口基本上由少數大型軍工企業把持,比如薩博集團在戰鬥機、水面艦艇及地面武器出口上幾乎形成壟斷,博福斯公司獨占火炮系統出口業務。這些公司中任意一家出口能力下滑,都將對瑞典軍火出口總量產生較大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