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責任在我,僅憑經驗草率作出決定。”演練結束後,在該營召開的復盤會上,李全順誠懇作了檢討。
一塊開裂的路面,險些讓平時訓練成績突出的營隊栽了跟頭。這一情況引起該旅領導的高度重視。“作戰準備容不得‘想當然’。”該旅領導說,戰爭沒有固定模式,誰把戰場“理想化”“操場化”,誰就會在實戰中吃大虧。衹有摒棄慣性思維,以萬全準備應對萬一可能,把對手想狡猾、把戰場想困難、把情況想複雜,遇到意外情況才能見招拆招、有效應對,增加戰場制勝的砝碼。
隨後,該旅圍繞“重視戰鬥力鏈條上每一個細節”主題開展群眾性大討論,官兵人人進行思想自查,堅決消除循慣例、憑感覺、想當然的問題苗頭,進一步強化實戰意識、打仗思維。
某營營長喬方路帶領官兵圍繞更多的難題展開深入研討,在反復分析以往演練數據的基礎上,把預案做全、把流程想細,總結出一套“找准真目標”的判定方法。在一場綜合演練中,受“敵”機電磁信號和海上目標干擾,雷達屏幕上真假目標一時難辨,他們結合前期總結的“找准真目標”判定方法,準確區分“敵”機與海上目標,圓滿完成演練任務。
“戰前少些‘想當然’,戰場才能多勝算。”喬方路說。
短評
作戰準備容不得“想當然”
■朱 濤
作戰準備是贏得作戰的基礎。取勝把握從何處來?就來自把戰場情況偵察詳細,把作戰對手研究透徹。
|